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用】夜读《学记》(三)(原创)

(2011-06-04 20:18:13)
标签:

杂谈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三槐评注:

有人考证,“学学半”应读如“效学半”。“效”古作“学”,是“教”的意思。“半”,古通“判”,郑玄说:“判,半分而合者。”《学记》提出的“学学半”即“教”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者认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里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教学原则的“教学相长”有所区别,这里是指人应该“学”和“教”,“学”了方能“知不足”,“教”了才能产生困惑。“不足”与“困惑”引导人继续学习与钻研。这里要提醒的是,学习的内容是“道”,儒道,而不是太多除了高考有用,一辈子也无用的所谓的知识。

学习了本则,让人明白了人的历史使命有两种:“学”与“教”,学,才能通晓“至道”“其善”;“教”才能让“道”得意传承。今天我和夫人在镇江市图书馆“文心讲坛”聆听了于丹老师的《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她一开篇就讲到了“文化”的“文而化之”问题,几千年来,太多的“道”,不学、不教,不化,何来“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