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道德经》与太极拳
一
《道德经》与太极拳的关系,最先在一则电视剧上看到。传说武圣人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他的弟子们自然学习太极拳了(我的揣测)。张的弟子们犯错,有一种奇妙的惩罚方式,就是抄写或者是背诵《道德经》。看电视剧的时候,我正在背诵《道德经》,我看的那个版本是一位医学人士对于译文做了一些演绎。我自幼体弱,常常感冒,在抄读《道德经》的过程中,身体状况竟然有所好转。学过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告诉我,《道德经》帮助我打开了曾经困扰我的一些心结。我的心里,少了许多自身的因素形成的别扭。
二
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常说,练拳的过程,就是换筋骨的过程。我同意这个看法,而且加上一句,就是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一个调整心态的过程。太极拳的拳理是很难理解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松而不懈”。不用说这个拳怎么打,就是字面意思也让人困惑不解。查汉语字典,“松”和“懈”,应该是同义词,简直可以互文。我的太极拳老师孙承博先生,是个有耐心而且循循善诱的太极拳教授家。他看到我一脸困惑,动作也不到位,除了多方讲解之外,还通过“试招”“喂招”等让我慢慢体会。作为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的学生,我对于这些汉字的理解曾真的感到一种无助。还有就是“松肩沉肘”与“沉肩坠肘”的区别。这个时候,我放弃了以前的思维习惯,想到了《道德经》上的有关的论述。“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语言文字在特殊的环境中,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经》与文艺作品,具有相似性,就是一千个人去解读,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解释,而且这些解释往往能自圆其说。
就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看到了我喜爱的著名作家王蒙对于老子的这句话的解读。我敬重王蒙,但是对于他的演绎,我可以理解但是不敢苟同。因为王蒙先生说,这句话具有“反动”的意义。虽然“反动”二字是加了引导的,但是我心里仍然感到不舒服。因为我的解读与王蒙的解读是大相径庭的。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它在指导在体育健身方面的积极意义,看到了老子的古道热肠。老子的本意,不是要我们真的变得愚昧无知,而是不要做一些非分的胡思乱想而已。老子的作品,也应该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解读,他说的“虚心“应该是一种大智慧,并非真正的愚昧无知。
三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有很关键的一句,就是要松肩沉肘。孙老师讲,松肩沉肘必然会虚心实腹。孙老师一边说,一边演练。我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过去背诵《道德经》的时候,对于“虚心实腹”,是一种类似意念上的理解。就是摒弃胡思乱想,让腹腔植物神经丛处于一种正常的活跃状态。我们平时的失眠等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都是由于腹腔神经丛受到抑制造成的。
后来孙老师告诉我们:虚心实腹,是太极拳的一个健身和攻防技巧。当我们做到了松肩沉肘的时候,会引导气血下行,充盈腹腔,促进身体能量的吸收和转化。同时,气血下行,减少了气血上涌导致的心肺压迫感,身体站桩(或者活步桩)更加沉稳。利于随机应变,更好的保持自身的中正,更加灵活的防守和健身。
在太极拳的锻炼中,讲究眼睛心神和动作的协调一致。这样锻炼的时间越长,锻炼者头脑中各种杂七乱八的念想,逐渐的消失或者被排除,腹腔植物神经丛等对于人体健康有利的调节系统处于一种正常的运转状态,自然起到了强身健体或者说是弱志强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