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摒弃浮躁,完善自我(原创)

(2010-10-17 21:55:11)
标签:

杂谈

——读书随笔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即使你自己心境如水了,你的上级、你的家人、你的同时朋友家人亲戚,如果浮躁不已,你也许会卷入浮躁的旋窝。

城市的建设,存在浮躁。道路交通设施及其他建筑设施,缺乏长远的规划,一窝蜂式的建设,过后不能适应了,就拆了重建。很多的资金,在重建中付之流水。

不仅如此,满目的跟风,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使用了相同或者类似的建设规划模式;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

就连我们的文学创作,也常常难以摆脱模式的窠臼。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浮躁中变成流水线式的模式化批量生产,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伴随着的是质量的严重下降和特色的磨灭。

人们在辛苦中,迷失了自己的灵魂和个性。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看出教育与现实的脱轨。迅速发展的教育,更体现在外在的高学历人数的增多和高等院校的迅速扩大规模和崛起。教育的浮躁,来自于学校教育本身,也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左右和影响。

捧一卷《道德经》,让自己沉静下来。“天下皆之美而为美,恶也;皆知善而为之善,斯不善也。”在两千年以前,周朝的史官老子,就看到这种盲目追风攀比的危害。诸侯家臣,纷纷以宫室衣服好玩华美作为炫耀的资本,却没有意识到思想文化的沦丧。《王子圉论楚宝》,就是看出了当时政治家和思想家晋国的执政赵鞅身上存在的这个弱点,展开自己雄辩的口才,让自己这个无名小卒着着实实的在强国君臣面前秀了一把。因为赵鞅有炫耀或者倾慕美玉并以美玉为宝的言语和行为倾向。王子圉,充分的论述了真正的宝贝,是利国利民的人才和出产丰饶物产的山川河湖等等。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合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都是相互转化的,同时都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周文王等,根据这个规律推演出《周易》。《周易》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阴阳的相互转化,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元素之一。

我在日常说话中,自然也流露出书籍对于我的影响。妻子说我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说那是高抬我了。因为谁都知道,这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用以激励自己和友人的座右铭。历经了磨砺的范仲淹,就有一种摒弃浮躁的襟怀。不以进退为喜忧,心里装着国家百姓。这样的追求,怎么都不会过分。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追求名利则是贪心;如果追求仁者的境界,就是走圣人之道。

圣人的境界怎样呢?老子这样描写到:“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尧舜接近圣人境界,他们是政治家中的圣人,他们卑宫室,疏饭食,疏浚沟渠,以百姓之心为心,造福天下苍生而曰无为;文化圣人孔子,一生以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自称算不上君子仅仅不是小人而已;经济泰斗子贡范蠡,商业奇才,富可敌国,但是他们隐姓埋名,不为世俗所累,不贪恋金钱,不迷恋高位,用行舍藏;兵圣孙武,战必胜攻必克,建立不世之功,能够急流勇退;千古名相张良,文韬武略,奠定了大汉江山,堪称大汉第一功臣,功成身退,后人望尘莫及。

历史悠悠,人世沧桑,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浮躁中沉静下来。不再雾里看花,不再水中望月,不再迷失自我。真正把每一天都变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人生的历程中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