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稿小记

(2010-10-02 15:02:34)
标签:

杂谈

——国庆札记1

因为在家赋闲,想到曾答 应成双君的选稿一事,感到不能放松,于是打开“在线阅读《读者》”等,亲为筛选。

因为在图书室工作,常常与成双君议论语文教学之事,针砭当时语文教育之弊,自然难免。非逞口舌之快,实际上乃肺腑之言。目睹教育之现状,每个语文教师乃至教育工作者,即使有一些好的想法,莫不尽吐为快。我们的撰写教学论文、随笔和搞课题研究正式源于此。

我与张君一块议及解放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状况,感慨以叶圣陶等诸君编写的教材感到甚为妥当。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和传统文化等等,都兼顾到。看看目前使用教材不尽人意,是在感慨万千。

实际上,在数十年前,我们的一些老师就对于语文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精讲感到不可以为。因为教材中的当时,因为所选择的课文,因为学生生活阅历等的原因,不感兴趣或者是无益。看到现在对于中学语文课本对于鲁迅等人文章的删减和增添,一石激起千层浪,想到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难怪我以前看到中小学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的倡谈,前者说道的叶圣陶等人的编写教材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现在语文教师编写教材,常常收到自身文化功底的制约。以为语文教师,大多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作文布置作业设计检测等,让一个语文老师常常忙得焦头烂额。谁还有时间来从整体上对于语文教材进行一个通盘的整改呢?不过小的改革,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我在与李荣荣君和孙光君公事过程中,亲自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常常自己寻找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或者从中考试题汇编上寻找相关的素材。上面的内容,不仅在思想教育还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方面,都是大有帮助的,如果我们离开了这种实际的调整而抱着一本现成的语文教科书旋转,只有贻误语文教学之根本责任。

文以载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时刻都没有或者不能离开这个根本。不管是过去的“灌输式”教育,还是今天的大语文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个道,就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及思想文化之道。

对于语文教材的整合,我们由于种种原因还处在一个以级部三四个教师为一个改革单位的程度,更大范围的教改没有展开。一种原因,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改革的理论体系,我们还处在一个半依赖半改革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的这种改革,随时失去一种自主性。因为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教辅材料,也在尝试着这种努力。例如作文教学,出了一个《体验式作文》的本子,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抑制了我们自己去做一个改革的尝试的迫切愿望。另外,我们的这种对于教材的重新整合,需要时间和精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现在的有利时机,就是校本教研,已经是一种共识。我们的《绿野》文学社,出版了五六十期学生作文为主的报刊,得到了师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绿野》成了我们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学校领导曾经构想利用《绿野》编写我们的校本教材。于是成双君上下运作,有了我的选稿的举动。

选稿的倾向问题以及选稿的主旨,是有我们自己的想法的,当然里面搀杂着一些明显的个人倾向和个人见解。针对于今天的作文教学,我们的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而作。首先对于现在学生作文普遍较差的状况,我们的分析是这样的。一、我们觉得学生缺乏思想更甚于缺少美丽的辞藻和语句。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尝试,就是让学生熟读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文笔精美的段落,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不是学生没有真情实感,而是不知道或者说是无法表达这种真情实感。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这样那样的框框,这是制约我们师生作文教学的瓶颈。因此选文,注意贴近生活,也渗透了传统文化思想意蕴。

二、文章以简短为主,不把这种校本研究搞成一种形式上的负担。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看其中的一篇或者几篇短文,或者怦然有所心动或者有一种做人思想写作上的心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感到苍白无力,就是缺少了传统语文教育中的经世致用。里面的文章,有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就是要学生做积极的入世者。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我们现在提倡升本教育,就要学生关注生活。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离开了生活,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那是一种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双脚离开地面的想法,是荒唐可笑的。成双君建议从得到年轻读者广泛喜爱的《读者》中选稿,我想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一些对师生有益的工作,是对于自己良心的一种安慰,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时值中秋国庆期间,也是一个收获和播种的时节。在文山中采撷筛选在书壤中耕耘播种,不亦乐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