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概有十来天了,我的身体始终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就是身上感觉没有力气,嗓子有些疼,吃饭和活动量都明显的降低,就是需要干的活摆在面前也懒得动弹。思想也不如以前活跃了,感觉有些僵化或者迟钝。每天要吃些复方银翘片或者头孢氨苄片什么的,晚上照样打太极拳,只是一些动作譬如跳跃下蹲等不能做到位。生活中感觉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平时喜欢的读书和写作,也几乎是搁浅了。就是觉得老天总是阴沉着,也觉得不怎么正常。
家里的老人和亲戚也是多有患病的,而且都打了很长时间的吊瓶,比起他们来我算是健康的了。究其原因就是我的锻炼太极拳和读写了,但是我此时却是感觉特别的疲惫,没有了过去那种理直气壮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就是在投机。这是一种像天气一样不健康的心态,一直包围着我。就是在昨天我还是在想,准备用自己的行动完成自己的心愿。管好自己的言行和读写,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今天早晨,我在往学校走得路上,看到连在一起的三十二辆迎亲的轿车组成的车队,感慨不已。这样庞大的车队,是自己家族经济实力的一个显摆,但是我没有看到优秀的文化如此强有力的。
看来世人大多看重的是一种外在的物质形式,至于隐形或者无定形的思想文化则是次要的。但是历史经验分明告诉我,这种思想文化应该是第一位的。一个文人的贫穷,往往表现为穷酸,常常让人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正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晚,文人的作用总是迟缓的。虽然在历史上不乏叱咤风云的文人墨客,但是那些文人往往是兼具政治家、军事家或者经济界的著名人士的,自然与一般的文人不同。譬如教师队伍中的鲁迅,我们同事常常比及鲁迅,实际上有许多的方面是不能比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或者说是时髦的思想家的。而我连个末流的思想家也算不上,自然在经济收入等方面只能是望其项背。
一个人身体上的病,假以时日,通过医生的治疗或者自己的调理,大多是会康复的,但是一个人在思想和文化上的软弱病,却是需要自己下决心根治的。我昨天看了一个博友的文章,说是玄奘取经的事情,起初不是唐王李世民积极主动的支持的。只是玄奘的个人行为,而且当时的唐朝在文化方面还是不怎么提倡佛经的,因为李唐王朝更加青睐那个和自家一姓老子的《道德经》。只是在后来看到佛经对于世人的感化作用才大力提倡的。这样我们对于玄奘的西天取经的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更觉得感动。同时也提示或者启发我们在做学问或者干工作的路上,只有在做出成绩的时候或者说是明确让人看到希望的时候,才会得到社会主要力量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不能希望自己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指望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甚至什么的。
走在路上成了我的一种享受。本来我观看《古文观止》是为了朝拜语言艺术的殿堂的,但是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于历史知识和其他的一些思想和文化的东西,确实是吸收了不少。这种思想文化,具体是什么内容我说不太清楚,但是我却是转向了学习和背诵《孙子兵法》。这本书中,体现了很多的思想和文化的内容,我是深有感触的。朝夕咏叹,让我从中受到许多的教益,就是对于我阅读《易经》帮助也很大。我是属蛇的,我真想写篇文章,题目就叫《小蛇遨游书海史天》。天晴了,我想我的身体和心灵,应该变得更好一些。读书中得到的快乐,应该是恒久的。昨天与岳父大人的畅谈,就是也让他了解我的思想和成长的轨迹,希望从中有所领教。
病中,有一种靠近世界末日或者濒临地狱的感觉。病中的一切,是一个健康的人所体会不到的。在健康的身心即将到来之际,写下这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