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于语文教学关注“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010-08-13 18:19:17)
标签:

杂谈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语文能力往往体现为正确地运用听、说、读、写的方法。“过程和方法”本来就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个侧面,有时可能还是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的侧面。但在过去,由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单维设计,过程和方法很大程度上也被掩盖了。语文教学更关注那些结果性的东西,甚至使学生沦为“标准答案”的“刻录机”,而语文教师则很少反思教学中塞给结论、告知答案的做法有多少合理性。“三个维度”的设计强有力地引导语文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这尤其体现在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我觉得在目前语文教育形势下,关注“过程和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理念,师生在提高语文文化素养上下功夫。根据笔者的经验和了解,语文教育应该把握周末和假期的空闲时间,及时“充电”,大量读写。这是改变语文课堂实际状况的前提,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突围的必由之路。没有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的提高,即使我们要关注“过程和方法”,在应试的高压下,就会出现一个无法落实的状况。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处于中游以上的文化成绩,才能保证这样一个关注“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实践的实现。只有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才能实现这种突破。在这方面,不少的语文教师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例如 陶继新老师教育报告文学中介绍的,关于苏静的语文教学改革经验。

二、高瞻远瞩,让课堂大量读写成为现实,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大量阅读和写作,仅用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语文课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任务。在小学阶段,由苏静老师实现了这种语文教学上的突破,因为苏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是规律性的知识。在中学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在假期或者其他的时间独立的完成了阅读和部分的理解识记知识。他们可以用写读书札记、记周记和日记的办法以及自己出语文检测试卷的办法,调动学生更加有趣和积极学习,更有效的学习语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