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雨中一颗滚烫的心

(2007-11-08 11:47:53)
标签:

杂谈

 

晕车的感觉,每天转乘四次车,近百里路途的奔波;近四十度的高温,或者是风雨泥泞;已过不惑之年,放弃休息,每天近6个小时的学习。这一切我觉得值:因为我在教育的困惑和疲惫中找到一个榜样和一种力量。这缘于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缘于我得到了一本渴望已久的《陶行知教育文集》。

《文集》800多页,近50万字。是长篇中的佼佼者——早已厌倦了长篇累牍的我却对此爱不释手。一天,我仔细的统计了一下:我平均每天要阅读两三万字。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文集》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引导我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怎样做名教育工作者。在阅读的日子里,我的对于教育的倦怠,我的对于教育的前途的困惑和迷茫,被慢慢的从心中拂去。与之参照阅读的是《杜威的教育名篇》、《道德经.》等等。

我读过《论语》,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孔子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陈蔡之厄以及游说的颠沛流离。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孔子的博学多才和豁达大度。然而,毕竟过去了两千年。对于孔子,我只能仰望,无从企及。陶行知则让我感到一份亲切,陶的年龄长我爷爷13岁。爷爷和陶行知一样经历了那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历史上称之为百年屈辱),一样做教师。爷爷留给我的只有几十个字的简历,他用过的书和本子也在那场文化革命中荡然无存。陶先生却给了我近50万字的教育文稿,我能不如获至宝吗?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5个字,包裹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15个字,陶行知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的诺言。15个字,一个教育家献给千疮百孔的母亲的最好的礼物。15个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并将继续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陶行知爱自己的老师——杜威。然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继承杜威“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面对中国的国情,陶行知依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论断。于是,有了晓庄学校的创办,有了在荒郊野岭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学校让种地的汉子和在家洗洗刷刷带孩子的家庭妇女,学习科学习得民主;让懵懂学童做小先生,让农村妇女走出学习难的困境。这是为四万万受苦受难的同胞办的教育,这是生利主义的教育,这是求生存御强侮的教育,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他们的老师。虽然资金短缺,虽然被通缉,但是陶先生无怨无悔。

我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师,想到了在他们身上闪烁的点点滴滴。想到了家乡淄博的李振华,想到了魏书生、李振西……他们一颗颗滚烫的心,汇聚成一股热流,温暖着我有些疲惫有些冷清的心。我的心慢慢变热,在风雨中。曾经感到迷茫的我,渐渐的看清了眼前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