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课前“三备”

(2007-06-24 08:33:28)
标签:

杂谈

    有人把备课内容概括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简称“三备”,几十年来被人们公认为“备课大纲”,即使现在新的教法学法层出不穷,仍然不会摆脱这“三备”的巢窠。仔细研究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三备”也随着教育的发展被赋予了些许新的内容。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得之见。

    备教材:过去的教材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教师是流水的“兵”,教、学、考都围绕教材转。教师要“吃透”教材相对容易些,有老教师的提携、同事之间的交流还有《教参》的辅佐,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都在那里明摆着,只要你把重点讲清楚了,难点化解了(用适当的“修桥补路”的方法),这节课就是好课。因此老教师上起课来轻车熟路,年轻教师不几年也就胸有成竹。但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材只是“例题”而已。教材只是最基本知识学习和能力演练的载体,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要在这个平台上拓展延伸。这个平台不可忽视,自然原来的“吃透教材”并没有过时,然而要拓展延伸,却让我们站在“新课程标准”之巅,有一种望断天涯路之感,好在“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备学生:“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备课自然要关注学生。过去的学生信息渠道相对单一,老师讲的书上写的自然成了“金科玉律”。现在学生的信息渠道广了:报纸、电视、英特网……让学生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胆提问,主动与同学交流,仍然是教师要努力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要学习继承的传统的东西。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能集中听讲的时间不过十来分钟,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课件展示、目标教学、学案导学,通过明确、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当然教学过程中还有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具体的环节的设置、实施。优秀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信树立自尊集聚学习的动力。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守纪助人等。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备教法:现在有老师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来阐释“备教法”的具体内涵,也是很有道理的。过去人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很富有哲理。面对固定不变的学习方法,有时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和懈怠,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随时调剂学习方法,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学案自学、听老师解疑释难和同学回答,看课件演示,与同学交流,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读图、填图、描图、析图,复习巩固熟能生巧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学习方法。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认真思考。所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老师说“我一辈子都在备课”。上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备课自然也没有止境。我觉得要真正做好以上“三备”,还要备好自己,课前要保持一颗童心,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由衷高兴;要学会做学生的严师益友,既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能虚心接受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业余写作之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