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喜欢舞文弄墨,有点灵感便写了出来。妻子每每成了我的“大作”的第一个读者。妻子是个宽厚贤淑的人,对我的“得意之作”更不去泼凉水。妻子是学中文的,读过的名著比我要多。在妻子一阵“和风细雨”的评判之中,我也就对自己的创作有了自知之明。夫妻两个一块谈读书、谈工作、谈做人、谈写作,其乐融融。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之后,孩子们在安安静静学他们的功课的时候,在妻子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说得明明白白的时候,在劳累了一天的休闲的时刻,那思绪的翅膀又从习惯的巢穴起飞,把悠悠忽忽的所谓的灵感衔了来。于是就有了报刊杂志上的“豆腐块”,就有了如醉如痴的人生体验和追求。
记得刚开始学写诗的时候,每周至少要写一首,每到周末就到那闪烁着绿色希望的邮局郑重地寄出去,没有结果也无怨无悔。稿子没发表,而是把编辑写来鼓励信一直珍藏着,把它作为一种创作的动力,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让我不惮于前驱,奋然前行。古人说:“文如其人”,我笃信之:作文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能够在为文的过程中,摒弃生命中的杂质,使生命更鲜活更富有朝气,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样想来,不管发表与否,都可悄悄地把微笑挂在脸上。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讲的人生的三境界,步入中年的我常常“每日三省吾身”。对所有的亲人,对养育了我的这片土地,我只有认真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同时把我的所思、所感、所得写下来,为自己,也为象我们一样带着梦想,辛勤工作的人们。让我们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互相愉悦,互相鼓励,历经坎坷,拓写辉煌……让灵魂在写作中得到升腾,进入精神的乐园。
《淄川工作》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