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方唱罢我登台”来形容层出不穷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可谓再恰当不过。这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呈现的喜人景象。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研品种,在我们这片教育的热土上生根长成参天大树,我认为我们就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我们古代教育思想这片沃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倍受推崇。即通过各种各样自由活动,各种各样的感官练习促进儿童心理自我发展。这与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反映出来的“顺天致性”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蒙氏的教育思想的种子移植到柳氏所耕耘的这片沃土上,真正做到“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种树郭橐驼传》中语)。
我曾经积极投身于实施“目标教学”活动中,在1-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目标教学”的一些理念与《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礼记•学记》中“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其“至学之难易”与“学习目标分层”相对应;“而知其美恶”与教师了解学生所达到的不同学习层面上的初始状态相对应;“能博喻”可以理解为从多方面引导或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而“洋思模式”又使我想到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十来年,由于我始终坚持让新的教育理念在传统文化中寻根。昔日的“和谐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仍在我的教育教学园地里自自然然地成长着。
偶然看到《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启蒙教材,联想到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若能从古典文化的精粹中择取一二为我所用,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