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地理与分层教学

(2007-06-21 14:34:44)
标签:

杂谈

分类: 纸质媒体发表

 

初中地理与分层教学
  文 / zczcf
    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才便于在教学环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地理与分层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个分层围绕一个核心。分层教学包括培养目标的分层和教材内容的分层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的分层(学习初始状态的分层和学习过程状态的分层),所有这些又都围绕地理课堂教学特色(读图、析图、用图等)这一核心。离开了这一点,分层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培养目标的分层。《地理教学大纲》为初中地理培养目标的分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利条件。大纲把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不同的层次。把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种不同的层次,而德育教育则渗透其中。“知至学之难易,然后能为喻”。这为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运筹帷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物。这个培养目标落实到学生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中,就成为学生每堂课学习上的主攻方向。

    教材内容的分层。教材内容,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的编排有其内在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挖掘各层次之间的联系,找出前后内容的联接点。这样便于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之间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熟悉教材并找出其中的内在规律。也只有这样,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的失误时,才能正确的定位哪个知识层面有欠缺,哪方面的能力没有达标,为“长善救失”提供明确的依据。如:一般学习了一个地区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特点后,再学习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和铺垫,后面内容的学习需要用前面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不仅局部如此,整个教材的编排都贯穿这样一种逻辑和思想。教师在把教材内容之间的层次分析清楚透彻后,在运用教材时才能得心应手,既紧紧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学习状态的分层之一,学习初始状态的分层。初中学生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初始状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同学比较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水污染、能源的利用;有的同学善于联系实际分析推理,如本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工业区分布的规律;有的同学去的地方多或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了许多的地方的名胜和民俗风情等对读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则喜欢识记比较明确、具体、形象、系统的地理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制定出适合学生心智健康发展的适合不同学生层次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分解落实成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

学习状态的分层之二,学习过程状态的分层。让学习好的同学及时“冒尖”,让学习稍差点的同学受到激励和鼓舞,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网络互动式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师能讲学生也能讲的内容让学生去讲,不仅局限于教师讲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从其他信息渠道得来的、对其他学生学习地理有益的脑力资源。这样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互教互学,实现了网络互动式的学习状态。而且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机融合,更好的落实了“大地理”的教育观念。

分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地理知识在有些方面知识基础性和系统性不是很强,学生成绩在短期内的浮动属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针对不同层次因势利导,杜绝松懈思想。

3、分层教学不能代替个别辅导,它们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个别辅导常常为分层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可操作性资料。

4、分层教学是一种理念,不是一个死的模式。它是与一堂课一个模式、堂堂课一个模式相对立的。每个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寻找分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5、分层的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淄川教育》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