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把握反思时机 提高教研水平 | |
|
文 / zczcf |
在运用旧的教学方法中遇到问题,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思。如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许多学生的作文中有“差生“这个词语。我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思考后认为:教师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改变一些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说法和做法,让学生在美好的信念之旗的指引下走出失败的低谷。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这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下面就是一个通过反思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例子。小A,聪明伶俐,虽是班干部但书写非常差。我看到他乱糟糟的作业,心里着急,在以前总是批评他,却总不见进步,而且他的书写越来越差。经过反思,我改变了做法:在小A书写稍微变好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小A,你的作业书写有进步了,整齐又美观,在老师看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在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教师在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活动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落实目标教学的同时我发现,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一样,很难完成同样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研究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实施教学目标分层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分层。但是在落实分层教学的时候,又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障碍——教师毕竟只有一张嘴,何况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探索使用分层教学的同时,引入了“学案导学”模式,即在无须教师做过多讲解的课上,让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学案照顾到不同层面上的学生,既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又有探究式的问题和拓展练习。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有了分层指导的时间……在关注教法、学法的同时,我越来越意识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在各方面率先垂范,形成民主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这样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交流为教学反思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更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创造者。教师创新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已是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要珍惜研究成果和创造性举措,反思其生成情境和实用价值,使其内化成自我教育的生长点。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反思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因此,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精读一两本教育专著,及时了解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方法,会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实践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教师及时把一些有教研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教学体会、瞬间的感想和教育机智的发挥运用)以教后小记、教育随笔、教学札记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激励自己参与创新教育实践。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把它整理成教学论文或教育随笔等拿去发表。教改的深入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研讨会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们集思广益,会进一步提升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广大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淄川区昆仑一中(255129)许修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