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
|
|
一、直观图。有些地理知识无法用语言描述法准确讲述,借助于板图则一目了然,这样的板图可以称之为直观图。如在讲五个温度带的划分时,可以画一个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出四条分界线。然后明确五个温度带的名称及其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在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和主要的地形区的名称分布时,也可以先画一幅直观图,然后在图上识记。这样,学生学起来直观形象便于识记。 二、特征图。为了便于学生识记国家和政区的轮廓特征,以夸张的手法画出来,从而使学生抓住特征进行识记,可称为特征图。如把陕西省轮廓画成“冲锋枪”,把巴西的轮廓画成“鸡大腿”,把非洲画成一只“棉手套”。这样,学生学会抓住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看它象什么,记起来比较有趣,老师教起来也感到轻松。 三、纲要图。课本插图和地理图册上的图所含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可以在课前画好一份纲要图,把要让学生明确的要点用不同的彩笔画出来,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学习区域地理时一般都事先画好一份纲要图。如东亚图、南亚图等。在图上画出主要国家的国界,再用黄笔画上首都、用红笔画上山脉、用蓝笔画上河流等。这样以来纲要图上的信息就比原图上缩小了许多,从而突出了重点。在重点明确的情况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检测图。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在空白图上识记地形图、政区图、工业分布图所提供的必要的地理信息,从而完成在图上识记地理知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进行当堂反馈和检测,起这样作用的板图叫做检测图。检测图,可以用课前画好的纲要图,也可以由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随手画出。用好这样的板图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控和矫正,从而对学生起到“长善救失”的指导作用。 五、分析图。教师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所画的板图叫分析图。如,在分析东亚季风气候成因的时候,可以画出东亚和太平洋相对位置示意图,在图上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以及由于海陆热力因素不同导致冬夏季太平洋和欧亚大陆气压高低的相互转化,从而导致风向随季节向相反方向的变化,由此而形成季风。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用图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避免了死记总结好的答案。南亚地区西南季风进退早晚和凤力强弱对水灾和旱灾的形成的分析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 当然教师要努力提高板图的准确度,不断提高自己板图的技巧,要让学生注意它与正规地图的差异,使其起到引导学生养成看图、记图、用图的习惯,而不能因板图中的不足引起误导作用。板图贵在有的放矢,不可过多过滥,以免事与愿违。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