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教育里不能只是春暖花开

(2012-05-21 17:20:45)
标签:

转载

(本文是《班主任之友》小学版的一篇案例评析稿件,已刊发于第五期)

林老师轻松搞定了“爆炸头”,却引起了众多同行的担忧。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忧虑这种教育的负面影响。其实,这种担忧反映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那就是我们在极力营造一个教育的童话世界,那里只有鸟语花香,只有春风拂面。而我们恰恰忽略了教育应该有的坚持和成长。

案例中的“小军”会以不同的姿势出现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可能是“爆炸头”,也可能是生性好斗的“野小子”,抑或是屡屡不完成作业的“混混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性格叛逆、有恃无恐,温和的教育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作用。还是以“小军”来看,他的头发先是“有点长”,在老师善意的提醒下,不仅没有变短,反而变本加厉地变成了“爆炸头”,这本身就是一种逆向而行的行为。看起来是头发的问题,实则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错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给予解决,那就是我们教育者的失职,更是教育的不幸。

不可否认,类似的“爆炸头”我们都可能遇到过,简单的规劝不会让他们轻易就改变自己的发型。因为“一劝”就听话的学生是不可能留这种发型的。换言之,敢留这种发型,就不会在乎你的谆谆教导,就不会害怕你的恐吓威逼。应该说,林老师的教育是及时的、有效的。在发现问题后,林老师首先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理智地观察了“爆炸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借助各种方式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在无意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解决了问题。这个办法虽然带有一点疼痛,但是,我们更该相信:教育是不应该拒绝疼痛的。即使是教育大家亦是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他与孩子们在一次远足旅行的归途中,向邻村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要点水喝。她邀请我们到果园里去,拿出苹果和烤土豆款待我们。我们向她表示了感谢,然后出发了。走了半公里多路的时候,我们突然想起:刚才在我们坐的地方,把一些烤土豆的皮丢在地上没有收拾。“应当回去收拾……”,玛娅思忖着说。“当然,应当回去,把一切收拾干净。”我立刻表示支持。孩子们成群地跟着我向回走,只有斯乔巴一个人没有动,他说:“我要坐在这儿歇一会儿……”但是,当他听到孩子们齐声愤怒地指责他的话时,他想休息一下的愿望就打消了。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打断孩子们愤怒的指责,因为他懂得,集体的谴责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有理由让斯乔巴感觉到疼痛。他更想让孩子们体验到正义的思想取得胜利的心情,并在这种骄傲中告诫自己不能犯下同样的错。

我相信,教育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让孩子更真实地懂得人生,更顺利地适应社会。但是,我们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种种的执拗和不该,不忍心直接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教育。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孩子的一切困惑都可以在和风细雨中迎刃而解,孩子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在润物无声中得以化解。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敢理直气壮地纠正;当学生放弃努力的时候,不能实施有效的督促;当学生走向危险边缘的时候,不敢当机立断地大喝一声。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而这悲哀已经成了教育的一根刺,疼痛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而是我们整个的教育。

小时候最喜欢春天,因为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每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会向大人们央告说:“要是一年里都是春天多好呀!”,大多的人只是把这当做一个孩子的戏言,只有父亲很郑重地告诉我:“要是只有春天,咱就吃不上白面了。没有冬天,麦苗就是被虫子咬死;没有夏天,庄稼就无法长大;没有秋天,就不会有沉甸甸的麦穗。”虽然当时并不是很懂,但是内心里却知道了每一个季节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其实,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快乐、满足、骄傲、自豪自是成长的幸福,疼痛、悲伤、失望、羞耻也是成长的必须。

只有春暖花开,哪有丰收的果实。教育,也是如此。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