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巧言令色鲜矣仁”

(2012-03-19 13:24: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学

      我们都希望遇到好脸色,听到乖巧的话语。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孔子,并不苟同。

    因为科学证明,一个具有仁德的人,是不这样做,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早在孔子之前,老子就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那些漂亮的言辞,不可能是真的,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一个人,专著的去修饰自己的言辞,不去关注自己的话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就注定是佞人。如同一个人,过分的注重自己的衣着,那么他必然在实质性的事情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少多了。因为追求形式和内容的两个方面的完美,是非常难的。

    因此,能说会道的孔子,非常痛恨佞者。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花言巧语的人,常常给人以误导,让人们走向邪僻的路上,从而脱离大道。

    但是孔子也是一个注重形式的人啊,而且是一个语言大师啊。有人就说,你这样到处游说,不是做着一个佞者的事情吗?孔子说,我不是佞者,而是一个让人们的思想不再顽固下去的人。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孔子、老子、孙子、佛陀释迦牟尼等都是语言的大事,他们的精辟的话语给人们的精神注入了力量。但是我们不把他们称作是巧言,因为践行他们的语言,都是要付出心血和具体的乃至是艰巨的行动的。

    所谓的佞者,就是他的话语说起来好听,而且让你感觉不需要遵循道理,也不需要做出什么大的努力,就会有丰硕的回报。为了让人们警惕这种语言的陷阱,人们总结出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警句箴言。

    令色,就是好脸色。如果,你经常看到一个人对你是十分好的脸色,你就要警惕了。因为这种好脸色,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不如意十常八九,他能时时处处保持这种好脸色。也就是说,他的好脸色不是一种一般的万事如意的证明,而是仅仅是一种脸色好看而已。

    孔子,也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就是天下的人,都是好色比好德要来的自然。因此,我们在提到自身修养的时候,就要针对人性的这个弱点,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要用种种的文化的力量,来克服和战胜自己的这个弱点。

    孔子的弟子,就出主意了。说“贤贤易色”,就是要看重贤能的人,不要太重色了。佛陀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子则是非常干脆的说,“五色使人目盲”等。

    由此我们看到,不仅自己不要期盼他人对自己巧言令色;自己也不要追求巧言令色,因为这样做会让自己误入歧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