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养处于永远的学习实践中

(2012-03-06 14:46: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论语》是非常重视人的品德修养的,那么怎么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呢?就是要靠学习。

    仁、知、信、刚、直、勇等是孔子非常赞赏的六种美好的品德。在孔子看来,这些美好的品德是不容易获得的。他讲终日不违仁的人,几乎没有,不是人们没有能力,而是人们不愿意这样做。

    在学习雷锋的日子里,我想到了雷锋。雷锋非常节俭,助人。但是年轻的雷锋,也曾经给自己买过好衣服。只是他马上意识到了,没有传出来。雷锋的这种自律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他在个人的物质享受还是助人的问题上,依然决然的选择了帮助他人。

    因此,有人说雷锋是一个傻子。实际上,当我阅读经典,我感受到的是雷锋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大愉悦。他得到高层侧精神享受的时候,是很多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人所感受不到的,就像很多人感受不到孔子和颜回的安贫乐道一般。

    一个优秀的人,不在于他拥有某种高尚的品德,而在于他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心态下,保持这种品质。雷锋是一个非常具有感恩心的人,他觉得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一切,他要把这一切回报党和人民,所以把做好事当成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雷锋时刻想着怎样去更好的关心帮助他人,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所以这也成了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看过雷锋故事和雷锋日记的人,都知道雷锋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对照自己的心态思想和言行,努力的改造着自己的世界观,努力的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着自己干好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

    如果仅仅有一颗仁者之心,就会导致愚蠢。作为一个仁者,不仅要有爱心,大同情心,而且要有大智慧和大觉悟等等。“不鼓不成列,不伤二毛”的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愚蠢的仁者。

    知就是知人,就是正视自己。孔子在知人用人,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问题上,也是常常出现纰漏的。如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等等。如果一个人,仅仅能正确的认识别人和自己,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长善救失的帮助别人,要学会扬长避短不断发展提升和超越自己。仅仅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而是一个行为放荡的人。比如杨修,恃才放旷,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有信用,是可贵的。讲信用,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孔子说,一个国家和人自身的信用,比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更加重要,更比保护自身安全的武装力量重要。如果一个人,一味的讲究信用,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譬如被人宣扬的那个抱柱而死的尾生等等。

   一个没有私欲的人,可以认为达到了刚的境界。这样的人宁折不弯,正如人们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实际上,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能够注意学习,往往成为狂士。如同魏晋时期的阮籍和嵇康等等。

    勇于承担道义,非常好吧。这样的人,有胆识,有勇气,非常可贵。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而自卑,不会因为困难和环境险恶而退缩。这样的人,可以称作是勇气的人。但是如果他们不注意积极学习,就会给国家带来混乱乃至不可收拾。晏婴二桃杀三士,正是出于这样的担忧。

    直爽很好吧。一个人交朋友的话,如果对方直爽,那么这样的朋友中交,因为这是益友啊,能给人带来益处。如果一个直爽的人,不注意,就会因为许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带来祸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