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透过《论语》看扬起自信的风帆

(2012-02-06 20:43: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四、如何让自己充满自信?(9-11

答:1、要增强自信,就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过多的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劣势。

2、要增强自信,就要不断积累在生活中成功的体验。

3、要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和弥补,使之变弱为强。

4、要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未若丘之好学也已”这里孔子给自己找优点,结果找到的优点就是自己比别人更好学。也许有人会说,孔子不是说只有颜回好学吗?怎么这里出来了一个自己好学呢?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理解,孔子的意思应该是自己的好学与颜回是无法相比的。为什么呢?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孔子更处于优势。另外一点,就是孔子的谦虚了。时时处处谦虚,是孔子倡导的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孔子在其他的场合所说的只有颜回一人好学。

孔子的好学,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我们还是针对主要的表现进行一下回顾。“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在出行的时候,经常从身边发现自己学 习的老师。大家知道,孔子不是一个足不出户的人,是一个职业游说家。他曾经有十四年的时间,是奔波在游说的路上的。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他不放过学习的机会。《论语》记载有“入太庙,每事问。”在这种场合,有许多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礼仪。在孔子看来,礼仪中渗透着修身做事治理国家天下的大道理。参与重要的场合,虚心向别人请教本身就是一种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魏书生老师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级部学习倒数的学生转到了自己班里。魏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个学生找优点。这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就都是倒数,不知有多少老师批评过他了。让他找缺点,他会很快的找出很多,但是要让他找优点他犯难了。一天过去了,找不出优点,魏老师批评他。第二天还是找不出来,魏老师批评他。第三天魏老师说你如果再找不出优点,就要班法伺候——写出500左右的说明书。这个学校憋得脸儿通红,说老师我找到一个优点了,就是我人好。魏老师非常高兴称赞道,说你这个优点很好,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做一个好人吗?你看,你已经基本做到了,再经过学习,我们会做得更好。

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产生自信,激励自己不断的提高自我发展自我。《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是肯定自己优点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他倡导的文化理念历经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灿烂辉煌。很多同时代的人,没有认可孔子,但是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认孔子文化是最优秀的。很多年轻的人,不认可孔子,但是历经人生风雨的洗礼的上了年纪的人都感觉到孔子文化的可贵之处。

任何一个坚持真理不被人理解的人,都可以用“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因为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的失败者,常常是些埋怨环境,指责他人的人。旁观者不难发现,如果他们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挥自己的潜力和长处上,是不难做出一番骄人的业绩的。

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以便更好的树立自信。很多人总是把成功定位于立大功建大业,实际上我们应该把成功定位于我们日常能够做到做好的身边小事情上。《论语·子罕第九》中,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覆一篑。进,吾进也。”

谈到教育创新,魏老师讲很多老师说做不到。什么原因呢?就是很多老师都把教育创新,当成一堂课整体的创新,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这样老师们常常在创新的路上止步不前,最终很难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和自身专业素养的切实提高。魏老师说,我们不妨把创新定位到一些很小的细节,譬如上课时心态调整的很好,板书很漂亮,某个地方的教学语言很机智……实际上,我们看特级教师们的著作和文章,会发现这样一个道理,这些优秀教师们,也是和我们一样做着一些容易让人忽略的工作,他们的成功,正是由于自己把更多的这样的细节做好了。实际上,当教师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细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都会有成功的喜悦。这些事情,别人看不到无关紧要,但是作为一个缺乏自信几乎要半途而废的人来说不异于是沙漠中的绿洲和干渴时候的救命水。如果你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那些乐观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非常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优点和爱心。

要扬起自信的风帆,是不是只要看自己的优点,忽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就可以了。不是的,如果真的那样做,就是自欺欺人,也不会树立真正的自信。我们看到自己优点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我们还是回到《论语》和孔子身上。

孔子有缺点吗?有。而且还不止一个。举个例子吧。我们知道孔子常挂在嘴边的有这样两句话,就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知道了这个缺点,孔子在以后非常注意进行弥补。由于孔子用心,他还是真想出了改正的办法。《论语·子罕第九》中,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孔子在后来把认识一个人,放在重要位置。当樊迟问知的时候,孔子毫不犹豫的回答“知人”。

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可能老是过五关斩六将,更多的是败走麦城。在失败和挫折面前,熟视无睹是自欺欺人;沉溺于失败的痛苦,无异于是懦夫的作为。被称为一代大儒的曾国藩,曾经在战场上有屡次失败的状况。要向朝廷汇报战况,曾国藩首先写了屡战屡败,很快就感觉不妥。经过一番思虑,他改成了屡败屡战。有人说是曾国藩在这里玩起了文字技巧,但是我从中看到了曾国藩树立自信克服自卑的过人智慧。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另一个姓曾的名人,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就是这个曾子,得到孔子一字评价是“”,但是勤奋的曾参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孔子文化的重要传人。很多同学都在《家庭教育活页问选》中,看到曾国藩幼年时读书遭遇小偷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夜间背书直到深夜,躲在他家房梁上伺机行窃的小偷,通过偷听已经将曾国藩背诵的内容烂熟于心。于是小偷跳下房梁,对曾国藩羞辱一顿飘然而去。小偷最终是小偷,但是勇于克服自卑的曾国藩,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名臣和当之无愧的大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