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孔子与子路
(2011-12-02 12:40: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
亦师亦友:孔子与子路
——话说师生友情
二十、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交友?(课本76页)
答:应该注意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这部分内容,课文上所选与《论语•季氏第十六》有着惊人的相似。《论语•季氏第十六》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思想品德》(6年级上册)第76页,相关链接栏目中这样写道:
益友是指正直、诚实、知识广博的朋友,他们能够帮助自己上进。
在益友中,有一种朋友更为珍贵,那就是能够直言不讳的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真诚地帮助对方改正错误的朋友,这叫作诤友。
损友是指品行不一、表里不一、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这种人会给自己以消极的影响,阻碍自己进步。
这里我们不想多说,我们讲几则孔子和子路的故事。他们虽则师徒,实则诤友。
《论语•雍也第六》中,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当时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妻子,外表漂亮妖冶,好大喜功,作风不检点,而且卫国的内乱,她也难辞其咎。孔子急于得到卫灵公的重用,所以走夫人路线。这一点,遭到了子路的坚决反对。孔子去拜见这个名声不好的女人,面对子路的满脸的不高兴,孔子有口难辩,所以只好跺着脚赌咒发誓,说如果我是有什么不好的企图的话,老天爷会惩罚我!由此可见,师徒的真挚的友情和相互关爱。
孔子对于子路的批评,也是直率的。《论语•先进第十一》中,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里孔子通过几个弟子的谈话,看到了弟子们的不同的修养,对于子路过于强硬的个性不无担忧。因为生逢乱世,生存是第一位,孔子为子路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为了让子路明白这一点,孔子还专门找子路谈话,希望这种谈话能对子路今后的成长有好处。
这就是《论语•阳货第十七》中的: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弊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子路身上,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等品德都具备,就是好学方面有所欠缺。
孔子直接指出,子路这种不注意学习的缺点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论语•先进第十一》中记载。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派一个叫子羔的年轻人做费地的官长。孔子知道后,说子路啊,你这是在害这个年轻人啊!子路觉得很委屈,说那个地方民众基础很好,土地肥沃庄稼收成也好,何必一定要读书啊。
孔子听到子路的非常生气,说你真是一个可恶的能说会道之人!
现在我们干什么,都讲究持证上岗。这是对事业的一种负责,也是对人才的一种负责。孔子所倡导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就是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子路性格的完善,孔子是不遗余力的。《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教导子路,与人相处,要像兄弟一样相互劝勉和顺,我想这些都是针对孔子刚直的性格和不注重学习而言的。
子路的性格,有着很强的代表性。今天我们身边的多数人,都属于子路一类的人,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子路和孔子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或许能有些帮助。
孔子面对子路,指出了继续学习不仅关系到自身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不是真正得到实现。真可谓是鞭辟入里教人教心的诤友。
我们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不管是对于我们身边的老师、同学还是我们的父母,如果真的有错误的话,我们就不仿做当面敢批评的诤友,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当然要真诚,自己必须具有足够的智慧才行!
因为批评一个人的话语,总没有表扬一个人的话语那么顺耳,如果没有充足的事实道理论证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是适得其反!
我从十八岁半淄博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在人生历程中,接触最多的是学生。很多东西,我是从学生身上学到的。
走出闭锁心理。我师范毕业的时候,我的恩师秦克铸先生曾经单独找到我,不无担忧的说,所有的学生中,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你能否适应将来的教学工作。记得我师范三年,和老师同学说过的话,满共不过几千个字。那个时候,我零零星星的写点日记,更多的时候,看师生的书画作品。虽然不出声,但是我与师生的书法作品交流,我看到了师生们非常丰富而且高尚的内心美好世界。这种美好,在许多年以后一直激励着我。我的这种闭锁心理,不是向真善美关闭了自己的心扉,而是通过艺术这个渠道向生活中艺术中的真善美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只是没有与同学交流我心中的这份感动和兴奋而已。那个时候,让我欣赏的还有音乐与舞蹈艺术。虽然我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创作的天赋,但是我对于音乐美术和书法的感悟是非常强烈的。
第一个教会我切土豆丝的是我的学生。记得那是在课下,我到与教室紧挨着的厨房里去切土豆。与我年龄差不了太多的学生便从窗户观察我,看我把土豆切成块要炒着吃。一个男同学便微笑的走进去,教我如何切土豆丝。我非常惊讶,问同学怎样学会的,同学告诉我在家里都是他切土豆丝的。那一年,我十九岁,我的学生大概是十五岁吧。
第二,学生教我严格管理。我是一个不善于管理自己和别人的人。这个弱点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了很多的弊端。记得当时我班的班长叫朱怡强的,组织班委骨干拟定班规,而且建议我要严格督促落实。现在想来,多么的可贵。但是我的大脑像是蒙上了猪油,却是如何也感受不到如何提高自己。因为我们有传统文化的根底呀,我学习的只是一些让自己提高成绩的办法。至于如何做人,如何管理人,我的头脑中无论如何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记得当时有个著名的数学家叫陈景润,他研究出了哥达巴赫猜想。他最初是被分配到一所高中当数学老师,却是怎么也给学生讲不明白数学题。于是非常了解他的班主任,将他调回原来的大学当图书管理员,帮助他完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数学研究成果。
第三,帮我规划人生。我不是陈景润一样的奇才,于是当时有些关心我的同学说,你怎么不去乡镇企业上干呢?因为那是乡镇企业非常红火,工资是当老师的好几倍。
第四,成了我的助教。一个喜欢唱歌,擅长唱歌的同学,帮我上音乐课。另外同样具有艺术细胞的人,帮我排练合唱节目;还有一组同学自编自演了小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