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品》(6上)与《论语》之二

(2011-11-22 16:24: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品》(6上)与《论语》之二

七、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课本35——38页)

答:1、适当调节,首先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新的学习环境。

2、确立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实施。

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

八(一)、良好的集体的特点?(课本39页)

答: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严明的纪律。

3、有融洽的同学关系。

4、有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八(二),良好班集体的作用是什么?(课本39页)

答:1、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

2、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3、有利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4、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九、如何融入新的集体?(课本40——41页)

答:1、建立淳朴、融洽的同学关系。

2、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3、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我们总揽孔子的一生,知道他是一个心态非常好的人。比人不理解他,他不生气。即是对于要害他的人,他也从不放在心上,只是离这样的人远点就好了,而且不是以恶对恶,乃至于批判他的人,说他缺乏斗争精神。

他所倡导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处世。不说他自己,就是他三番五次的劝说子路,说话不要那么刚直,就可想而知。

《论语•学而第一》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面,有着具体的很容易做到的目标,如入则孝,出则悌;有中等难度的目标,谨而信,说话做事要谨慎,坚守信用,现在我们说社会上普遍缺少诚信,就是这个中等的目标没有实现;也有终极目标,就是仁,在论述这个终极目标的时候,孔子用实事求是的发展的辩证的眼观看待这个问题,只要你力所能及的去做了,人人都可以达到——“苟欲仁,斯仁至矣!”。

至于自我教育管理和约束方面,《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弗畔矣。”他就是想通过文化,做到以文化人,让人们自觉用礼仪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不会出现大小差错。

如果说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的话,那么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与人”等就是他本人以及弟子们组成的这个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

至于说到融洽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可见一斑,就是不管是朝廷,还是每个家庭,都要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安分守己,承担自己职位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论语•为政第二》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看出他对于团队和谐的重要意见和建议,魏书生老师在他的班级学生守则中,写上了“胸怀宽广”、“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等等,是孔子集体主义思想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有一个生动体现。

建立淳朴的同学关系,孔子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起初,我在看《论语》的时候,觉得孔子有些作假,但是真正了解的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思想之后,却是深深打动了我。

一件事情,就是颜渊的葬礼。

孔子的爱徒颜渊死后,孔子悲痛欲绝。颜渊的父亲找到孔子,希望老师帮助颜渊买个好的外棺,即椁。孔子说自己没有钱,颜渊的父亲说,您可以卖掉自己的马车嘛!孔子坚定的说,我不能卖,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出门的时候不坐车是不可以的。我的儿子刚死了,他也是有棺无椁。

后来孔子的弟子们,自己凑钱给颜渊举行了厚葬,并且给他买了椁。孔子在哭祭颜渊的时候,一边放声大哭,一边数落。是他们擅自做主给你买了椁的,不是我的主意啊!我是希望让你和我的儿子一样的啊!

孔子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但是他更注重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死者精神上的尊重。

再有一个例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公西华到齐国做官。公西华临行之前,嘱咐冉有照顾自己的母亲。冉有请示孔子,应该给公西华的母亲送去多少粮食。孔子说,送4-6斗就差不多了。冉有觉得少些,请求增加一些,孔子说就给16斗吧。非常偏爱公西华的冉有,最后擅自作主张给了公西华的母亲800斗。

后来冉有发现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不对,孔子给冉有讲了“君子周急不继富”的道理。详情见《论语•雍也第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