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之花”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2011-11-16 07:55: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
——《我爱我师》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已成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思想品德课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着运用“情境教学”这一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我这节公开课的课题是《我爱我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却很重要。因此,我想让学生通过所设计的情境来学习本课的知识。以下是我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美”的世界
我在课前播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优美动情的音乐在教室里萦绕,每位同学包括听课的老师都在静静的倾听,都沉浸在这温暖柔情的气氛当中。当我在音乐结束时提出“听了这首歌之后,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时,大家的思路被打开了,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
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是美的,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美的,但在传统的教学中,甚至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失去美感的课堂,学生的心灵就得不到美的润泽,课堂就没有了色彩与生机。失去颜色的课堂又怎能让孩子产生求知的动力呢?其实,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二)创设情境,陪同学生享受“情”的浸润
为了更好的理解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说说你喜欢的,对你影响较大的老师和你之间的故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情感所吸引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让师生真情的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投入到教育过程中。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飞翔”的快乐
“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进行思考、作出判断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一样。“寓教育于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增加体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感悟、升华道德能力。
2、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实际上是将整个学习过程简化为一个记忆的过程,淡化了思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情境教学的应用则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中受到鼓舞,得到启发,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3、增加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以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除能活跃课堂气氛外,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在笑声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4、拓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有很多是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的,这就在不经意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增加了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是新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在新的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尽管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参与,这朵“情境之花”一定会在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