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君子“三修”

(2011-09-30 12:49:58)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漫话君子“三修”(《魏书生与“三修”》)

我这里要说的“三修”,出自《系辞下传》。原文是“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与。”

一、安其身而后动

记得一次篮球赛中,曾经出现一个队员帮助对方球队扣球的事情。原因是这位队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判断失误所致,自然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这个时候,扣球的队员同伙,肯定不会出手相助的。

这个扣球的队员,在没有明确自身应该进球的位置时,错误的贸然出手,同伙不会相助在情理之中。可见“安其身而后动”,是多么的重要。

孟子曾经撰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记得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播过有黄宏和董翰林演出的小品。在小品中扮演修车人的黄宏,像扮演居委会赴任干部的董翰林(也是像观众)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只有人人都守住了道,每个家庭才会和美,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想,从黄宏嘴里说出来的“守住自己的道”,与这里的“安其身而后行”是同样一个意思。

翻看魏书生老师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收获颇丰。魏书生老师说,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乃至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要学会扮演并且演好自身的角色。于是结合自己讲到:魏书生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担任的是人民教师中的代表的角色;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担任的就是一个挤车者的角色。魏老师说,要不断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思想和言行,以适应自己的角色。如果我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想自己在人民大会堂上还有一个座位呢,在这汽车上怎么连个座位也没有呢?这样想,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权贵,在一些公共场所偏偏要表现的与常人不同,乃至侵害了他人的政治经济人身权利而不自觉。记得有过一个这样的报道,说世界首富在某项重大的国际活动中,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自觉的接受检查服从指挥,让国人感觉耳目一新。

于是常常听到有人说,中国人不乏富贵者,但是缺乏高贵者。因为富贵,是因为拥有财富。而高贵,却是因为心灵。“安其身而后动”者,有一颗高贵的心灵。这样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的背后必定有千千万万的追随者。正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

二、易其心而后语

这句话,强调的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有人说心灵已经跟不上脚步。什么意思呢?就是心灵来不及及时进行调整。

暑假期间,在抄读《金刚经》上,狠狠的下了一番功夫。我觉得,佛学对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是最有帮助的。在《论语》、《周易》、《道德经》、《孙子兵法》等众多的经典著作中,阅读的过程中文本与心灵是有距离的。可以说,阅读的过程中理性思维和心灵是有距离的。所以我们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很快感觉疲惫。佛经则不同,我可以连续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抄读,都不会感觉疲惫,不仅如此而且内心感到一种非常受用的愉悦。总而言之,心灵变得非常年轻。

我看过一本叫《佛陀》的小册子。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世界上很多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军事家,都非常欣赏佛陀的著作,他们坦言我们不愿去做形式上佛教徒,但是我们坚信佛理。我想这是佛经的魅力,记得弘一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佛经者,不迷信;迷信者,不看佛经”。

《道德经》中有句话,是“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里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是以每个百姓瞬间的极具个人妄念的心态,而是一种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佛陀在《金刚经》中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话,就是“过去心不可知,现在心不可知,未来心不可知。”指的应该是,人们心中的妄念,而不是一般的心理发展规律。

最近在《教师博览》上看到浙江茅卫东老师的谈话语录。他提出要学会尊重学生,说我们可以不爱学生,但是不可以不尊重学生。为什么说不提倡去说爱学生呢?因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很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都是在老师家长以爱的名义下完成的。这种爱,是真实的,是教师和家长们对学生的一种付出。毋庸讳言,这种爱却是违背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的,是不尊重学生个性的一种突出的表现。在这个尊重个性的时代,我用了不尊重学生个性的说法,我想大家会认同的。

那么学生的个性,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态、思想和言行方面的独有的表现形式。这个表现,如果不是学生的妄念,即使与我们理想中的大相径庭,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

话句话说,我们要把对孩子(或者)学生的感情,更多的放在尊重一边,而不是放在非爱即恨上。这里说的尊重即是《道德经》中所言,“以百姓之心为心”。生本教育实验的首倡者郭思乐教授,就曾经用这句话来解释“生本教育”的内涵。魏书生老师,也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看待问题,首先要明白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最关心什么,他们首先要学习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才体现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尊重。

看到学生晚上写不完的作业,看到周末和节假日学生“自愿”上不完的辅导班,常常在为这些好学感到欣慰的同时,有不免感到沉甸甸的。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是对弟子子贡说的:你因为我是一个好学希望拥有广博学识的人吗?不是的。我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人。用我的理解,就是说孔子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创造并奉献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

我们对于学生的尊重,应该建立在让学生的人生更有价值、让学生的青春更美丽这个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非要说自己爱学生,一定首先要首先学会尊重学生,不然我们的这种爱会走向反面——害!这大概是一个教师或者家长,在对待教育这个问题上,对于“易其心而后语”的最好的阐释了。

三、定其交而后与

魏书生在谈到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时说:凡学生能干的,教师绝不代劳;凡学生能自学解决的,教师绝对不讲;凡学生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教师绝不插手!

我们看到“定其交而后与”,体现在魏书生老师这里,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各司其职,又能平等互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