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得的惯性思维(10)更大的机会

标签:
教育 |
分类: 出国留学 |
我们对国际教育和国际学校的认知上的误区或纠结,主要源于我们惯性地把对中国大学录取和毕业的理解套用在海外大学的录取和毕业这两件最关键的事情上。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惯性,愿意去面对和接受海外大学不同甚至是颠覆性的做法,因为它决定了孩子高中三年以及未来岁月,我们是否能够助力孩子的成长,还是拖后腿,瞎指挥。
至此,我们讲了中国大学和海外大学在录取和毕业这两件最关键的事情上的9个不同,了解了这些不同,对于我们如何做好海外大学申请、选择和学习高中课程,甚至在小学和初中如何做好准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同也许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世界名校。
我们以美国的US NEW TIMES和英国的TIMES这两大影响比较广泛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的进入2018-2019世界前200名中英美三国大学数量为例,下图显示了各国入围大学的数量和当年中国申请学生数量。
虽然每所海外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国内大学,但是,仅从申请人数的巨大差距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无法进入这7所大学的孩子们并不一定是没有能力,而是参与竞争的人数太多,优质大学数量太少;而在海外,只要能达到要求,进入前200大学的几率是大大增加的。
做了十几年的出国留学,实际情况亦是如此,不管是一本、二本和三本甚至大专实力的孩子,只要孩子肯学,英语能够过关,进入世界前400大学是铁定的,进入前200占到多数。没有进去的不是因为被竞争对手PK掉了,而是自身的高中平均成绩GPA或者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大学的门槛性要求。
总结:不要认为海外大学高不可攀,咱们的孩子们只要认真学,喜欢学,一定会被海外大学所青睐。
最后吐个槽,海外大学发出录取通知书的过程没有中国大学富有仪式感,媒体肯定拍不到快递小哥一路飞奔来到某生家门口,拿出大红信封,一脸喜庆地递出某省或者某大学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也花样百出,设计、书法、红章… 尽情想象。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通过电子邮箱传递的一封普通的邮件,普通到有可能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