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访学记(68)英国公学教育的不可言传(二):PastoralCare
(2019-06-26 05:49: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剑桥访学 |
对Pastoral care的理解比House更头痛,但它是英国公学教育的高频词。Pastoral care有着宗教上的起源,圣经中将这个概念用于牧羊,照顾好羊群,让它们吃好喝好睡好。
学校教育中的pastoral care,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因为不同的关联人(学校领导、老师、其它工作人员、学生和家长)、不同的阶段(低龄和高龄)、不同性别(男生和女生)、不同学校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如果你访问英国各个公学的网站,它们都会有专门的栏目阐述学校这方面的特色。
如果非要做一个概括,可以说,pastoral care窄义的理解就是对学生非学术以外的所有成长的关注和培养,广义的理解即学生的全人发展,类似中国教育体系中所说的学生的安全、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软技能、素质教育这类的概念都涵盖在了里面。Pastoral care的形成和完善也是由上篇文章讲到的1828-1842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的校长Thomas Arnold来发扬光大的。
Pastoral care是通过什么来传递和实现的呢?House制是一个最具体典型的载体。当然,还有一些和宗教相关的传承,比如,在教堂集会,虽然现在很多这样的活动不再和宗教信仰有关。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课程设置和岗位职责的描述等来体现。
现在,基本上没有哪所学校会理直气壮的声称自己什么都不管,只抓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没有哪位家长会说成绩是孩子成长的全部。所以,我们可以推演pastoral care在哪里的学校教育中都存在。但是,在现实中,游戏玩着玩着就都回到成绩了,为什么?两点,一个是我们高校的录取标准就是看成绩,所以,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谈别的会输得很惨。另外一点,就是非成绩的能力培养没有衡量标准和机制。因此,英国公学教育的这一特征更适合的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其积累了百年的让pastoral care在办学方方面面得到落实的机制也是值得借鉴的财富。
大家说这个pastoral care该怎么翻?
本文参考了以下网站的信息、以及与London Private Office私校专家和在访校中的沟通:
https://www.teachermagazine.com.au/articles/pastoral-care-a-10-step-action-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