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访学记(35)你来剑桥看什么?

标签:
教育 |
分类: 剑桥访学 |
也许人就是这样,我从小出生长大在北京,却从来没有如此热衷于对她历史的了解,也没有试图去发现一草一木背后的故事,但是到了剑桥,忍不住看见什么就想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含义,而剑桥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哪怕一块草坪都能够拥有沧桑的故事。
从2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剑桥,以后的很多次,每次都很兴奋,但兴奋只是因为看到了美景,虽然光欣赏剑桥的美就够记忆的了,但是,如果深入到它的学院、桥、教堂、博物馆、图书馆、餐厅和酒吧、街景,事先了解一下它们的故事,再对照着来寻找和发现,一定能够觉得剑桥更美,仅问这样一个问题就会让人欲罢不能:“剑桥怎么样成为了这样一个只有12万居民,却拥有全球最顶级的大学和每年800万游客的英国小镇呢?”
除了读书中的故事,我也在努力发现没有写进书中的有趣的事情。走在剑桥的街道中,你是否注意过这个坐落在King’s Parade(国王大道)上介于King’s College和St Catharine’s College之间、在Corpus Christi College对面的垃圾桶呢?它为什么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呢?
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总要钻到垃圾桶中不停地弹唱,以此谋生,而且竟然还贴上了中英双语的告示!由于街道的两边都有学院的图书馆和宿舍,他的这种行为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就有学生把垃圾桶用层层胶带封上,但他总能够想办法把胶带取下来,收工以后再把胶带缠回去。就这样,他就如同剑桥小镇居民在剑桥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和师生们因为争夺土地、资源和权利发生争执一样,顽强地抗争着。我很纳闷,让这个垃圾桶消失不就一了百了了吗?难道是学生们刻意与这位先生共同演绎Town and Gown(城镇和袍子,是人们对小镇居民与剑桥大学的发展相互争夺的代名词)的冲突的行为艺术吗?
以后大家再来剑桥大学,可以特别留意一下这个垃圾桶处在什么状态,从这里感受剑桥镇和剑桥大学始终存在的矛盾、剑桥的包容、剑桥的恶作剧习俗(比如把三一学院大门上方亨利八世手中的权杖换成了椅子腿)、剑桥的难以理喻…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故事,下次来剑桥,就告诉我一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