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孩子们都只有一个追求...

(2015-07-23 18:44:13)
标签:

育儿

分类: 出国留学

   北京中考提前招生和名额分配的录取已经结束,只剩最终统招的悬念未解,儿子不断给我传递着他朋友圈的喜怒哀乐,为被第一志愿录取的朋友欢呼倒不稀奇,但我搞不懂为什么他为有些哥儿们考出了太高的分数而忧心忡忡,甚至为他们祈祷不要被第一志愿录取!

   面对我的“困惑”,儿子给我扫盲一路升学的逻辑,让我觉得儿子取得今天的成长是在我这个“后妈”精神的“庇护”下才得以实现的(解读:不了解学校的生态,随儿子自由生长)。

   儿子告诉我,学校的同学们在小学五年级之前是瞄准了小五班(他们学校一个招收奥数专长学生的班);小五班没有考上的话下一个目标就是七年级的贯通班(可以直升本校高中);贯通班没有考上的话下一个目标就是九年级的直升班(官方说法是:只要中考成绩不是太差,可以直升本校高中。其实就是可以直升本校高中);直升班没有考上的话就是在中考一模成绩达到一定分数以上,这样就可以提前与区里最好的高中签约;没有达到的话就在中考志愿中从最好的高中开始填起(因为中考录取的原则是根据孩子的志愿,然后完全按成绩排名)。孩子们就这样从小学到现在,在一轮一轮的筛选中最终迷失了自己,所有人变成了追求同样目标的一个人,不再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机械地按照学校排名填报了志愿,而没有首先填写自己心仪的学校!所以才有了后悔自己考出了太高的分数,或者祈祷自己不被第一志愿录取!

  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的发展越来越多元,而且也越来越有条件追求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相比小学和初中,高中的灵活度大很多,但似乎大多数仍然采用同一个模式,追求同一个目标,我们的高中更是只为高考而存在,当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呆上三年,他需要有多么大的意志力才能够仍然保持自我色彩和坚守自己的追求?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来到我们北外国际读预科的高中毕业生在讨论自己出国留学专业方向的选择时基本上是无语的,因为这三年,他们除了为高考而学习,什么都没有顾及,而这样又怎能保证他们最终对自己大学专业的选择真有感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