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标签:
教育 |
1. 封面上的英文
原本没有想过在封面上体现英文,但设计师觉得有一句英文会更好,于是就加上了English! So Easy!(英语!真容易!)我一看,整个和我的理念相左呀!没等我提抗议,了解我的编辑已经快速反应:英文必须有,更改为了English! Take It Easy! (英语!悠着学!)虽然easy还在,但意思能接受,就是本书所讲的“英语学习不必那么折腾,也没有那么深奥,只要起步早,走对路,并且坚持,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如地在小学毕业时就达到高中毕业的课内英语要求,在18岁以前让英语成为他们未来的翅膀。”
2. 封面上的照片
出版第一本书《英语,儿子“教”我学》时,我曾很反对我和儿子上封面,但最终被编辑说服了。这次,编辑提前打预防针,说此事不在可商议范围内,而且他们要请专业化妆师和摄影师做这件事。我服从了,但提出不得弄假双眼皮(俺是单眼皮,并以此为荣),不得弄黑眼圈,不得搞假睫毛,不戴饰品(因为平时从来不戴),就化淡妆,我的理由是要展现真实的我,读者不会因为我的长相来买这本书的,而是更关注里面的内容。拍摄竟然持续了一天!最终书上也就选了两张照片,谢天谢地看着还像我。当然,化妆师直说这次的工作很轻松。
3. 封面的介绍
封面上最初的文字是好妈妈+好老师北外教授曹文如何如何,我比较保留。我知道好妈妈和好老师是已经成熟的概念,但是我没有看过那本书,我写书也不是受那本书的启发,更不是想搭车凑热闹,尽管无论是第一本书《英语,儿子“教”我学》还是这本书,我都是在以好妈妈(尽管儿子现在总是调侃我是后妈,因为常常忽略他)和好老师的双重视角在解读孩子的英语教育。最终封面的文字更改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妈妈曹文如何如何。怎么样?
4. 封面的问题选择
本书是由100个家长常问的孩子英语教育的问题为主线,所以封面需要从中选择10个左右里面有代表性的问题,这又比较纠结。我曾经让北外青少的家长中和我的微博博客朋友投票他们最关注的10个问题,两个群体选择的就不一样,尽管如此,这两个群体起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已经非常关注孩子的英语教育了。我们再去调研那些对孩子英语学习还完全没有意识的家长,他们的选择又不同。所以,最终呈现在封面的问题还不知道能够吸引谁了。
5. 前勒口的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我要求自己写,我写道:“本人才疏学浅,仍斗胆著书”云云,结果让同事试读时,大家猛批,说我们都认识你,知道你的风格,但是读者不知道你是谁,谁会买一本“才疏学浅”的人写的书呀!必须改,往高大里写。我想也是,但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瞎说。大家看这样写能吸引读者吗?行不行也就这样了,书下周就出版了。
《英语,孩子这样学!》作者介绍
-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外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
-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 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英语(E-plus for K-12)教学顾问
- 从事大学专业英语教育20余载,置身一流学府,坐拥一流学生,结伴一流同仁,傲以为师,却不曾想最终被12岁就创作了20万字英语小说的儿子所震撼,义无反顾地投身青少英语教育事业。
- 深入青少英语的课程设计、学术研究、测评体系、在线研发、一线教学、教师培养、公益讲座,既有“气场强大”的学术风范,又有“最接地气”的亲历故事,将专业的英语教育理念解读为不懂英语的家长也能够领悟的道理,和父母们并肩携手成为孩子英语教育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