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小外甥(马上五岁了!)拿回来了一套外研社刚刚出版的《丽声经典故事屋》(刚才看到推荐这套书的微博已经被阅读了69000次的消息),他的英语才启蒙,还处在听和看图的阶段,所以拿起这套读物,他什么也读不出来。但这并不妨碍他翻看,他在看什么?看画呗!要说书上的绘画确实吸引人,据说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邀请了36位国际插画大师创作的,风格迥异而多彩。但是,光看画多得不偿失呀,这可是一套教孩子学英语的书!
我正郁闷呢,读到《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中国和国际上获奖的儿童绘本画家谈绘本艺术对孩子素养教育的作用。我是个画盲,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密集地接触了很多儿童英语分级读物,但从来都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可用性,却忽略了这些读物吸引孩子们拿起来的第一要素其实正是它们的绘画,孩子们在绘画中开始认知世界。
当然,绘画的精彩并不仅在于它们的画法,还在于它们所讲述的故事。这套读物九个级别,每个级别4本,共36本,讲述了世界各国36个知名的童话和民间故事。简单到用一个单词的句子就表达清楚的画面,却滋润着人生的哲理。
不过,绘画再精彩,故事再经典,最终也要回到我的本行“学英语”这个角度来评价这套读物。像分级、语言地道、配CD、支持点读笔、家庭阅读指导、附后的中译文都不用说啦,外研社出版分级读物已经越来越有套路了,我满喜欢每本书最后的故事复述环节,小小的一页,浓缩了前面故事的核心画面,让孩子们看着这些画把故事讲一遍,理解程度、概括能力、关键用词一听便知了。
遗憾的是每个级别只有四本,级别之间的跨度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孩子需要补充其他级别相同的读本,才可顺利实现这样的跨越,比如和《丽声拼读故事会》的六个级别配着读(六个级别,每个级别6本),组成每个级别10本…
就是这样,我还是觉得不够多,要是一个级别能有个50本或者更多才好。所以,外研社,加油继续出吧,让牛津阅读树在中国土地上越长越敦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