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是该博客的第一篇文章。我总将它置顶,以便访问者了解这一博客中所有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如今两年过去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思考、沟通、调研,2010年7月,我终于带着我的团队正式进入了青少英语培训这个领域。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儿子的成长,也看到我的团队的成长,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加入我们这个队伍,大家一起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也意味着父母的美好未来,共同倾注我们的爱和行动。
2009年1月15日
第一篇博客的题目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使用Your future is here. 2008年1月到7月,我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完成我的博士论文,带上了儿子。他彻底地爱上了英国。我每带他去一个英国的大学,他就说,“妈妈,我要到这里上大学。”题目这句话是当时诺丁汉大学校园沿路的灯柱上对大学进行宣传的标语,我记得那天我带他去校园,我念出这句话后,儿子郑重其事地说:“Yes! Yes!”。无论他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知道他是从这里走向未来的。基于这个经历,我希望无论是我和儿子,还是加入我们的人们,我们都从这里走向我们的未来。
和儿子从英国归来,我就一直有一个强烈地愿望要教孩子英语。因为我有这样三个故事。
故事一、一套神奇的书和一段别样的学习经历
到英国一个月以后,我发现儿子的英文还是停留在最基础的水平,没有任何进步的迹象,有些着急。儿子的英国学校老师发给他了一本英文图画字典,于是我就每天早上抽出时间来教他字典里的单词。但我发现他总是记不住。因为忙着写论文读书,我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教他。
我们住在一个英国人家,每天吃完晚饭,这个人家的爸爸或妈妈就会让他们的小女儿(6岁)朗读一本故事书,每天换一本。我无意中发现儿子对那些故事书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借过来,每天在他睡觉前给他朗读。书中的生词很多,但由于有图画,所以我只翻译一些不懂就会影响理解的词,他基本上能够理解故事大意。渐渐地,我开始让他和我一起读,我一句话说一半,他接另外一半。我发现这套书的单词重复率很高,总是出现的话,儿子就会读了。同时,我还教他总结英文的拼读规则,这样,即使他从来没有学过的单词,他也能够读出来了。同时,他开始在他的中文日记中掺杂了从故事中学到的英文单词,尽管我从来没有要求他拼写。
有一天,他从学校拿回了一本同一系列的书。原来,他们班同学都在读这个系列,只是因为他英语不好,老师在开始就没有推荐他读。他如此喜欢这套书,以至于每天一放学,他连衣服都不换,就把书拿出来读。后来,他每天拿两本,我们俩就晚上读一本,早上读一本,我读的部分越来越少了,他读得越来越多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的日记已经变成全英文的了,而且用的句子都是这些故事里学到的。
就这样,他从这个系列的一级一直读到了最高级,甚至超过了他同班英国同学的级别。他们的校长去抽查,听了他的朗读后惊讶不已,因为他知道儿子进学校时几乎什么也不会。他让儿子当场给全班同学朗读。在学期间,儿子获得了全班唯一一个故事创作大奖,虽然有照顾的成分在里面,但他从只会写几个英文单词到自己编写故事,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
这套书就是Oxford Reading Tree. 后来我了解到,很多英国孩子都是看着这套书长大的。如果说孩子的英语阅读书种类很多的话,这套书不同之处在于编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同时对故事所使用的语言有着精心的设计,比如词和句子的反复出现、时态的递进等。而且这套故事把美德、文化、百科、历史、地理等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中。
回国后,为了让儿子的英语阅读不间断,我到处找和这套书编写理念相似的出版物,但很失望。首先,国内引进的阅读书籍不少,但很多却配上了中文翻译,我曾买了一本给儿子读,他先把中文读了,知道了故事情节后我再让他读英文,他已经没有兴趣了。第二,系列和递进式的少。第三,故事性的少,学习性的多。书虽然都可以读,但远远达不到Oxford Reading Tree的效果。
故事二、承接少儿英语在线开发项目
我所在的学院承接了一个少儿英语在线开发项目,我们需要根据目前市场上很知名的一套少儿英语教材做扩展开发。我于是仔细研读了这套教材,它拥有表面的华丽,但其内容和内容背后的开发理念我确实不敢恭维。我开始担心如果我们的孩子们都是学这样的教材长大,他们如何能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享受英语作为一种超越语言的人文载体的内涵。我更不知道我们的少儿老师要有多大的智慧以便在课上应付这套教材,或者说他们需要多么不智慧才能应付这套教材。
故事三、开展少儿英语培训
为了配合少儿英语在线开发项目,我所在的学院办了一个少儿英语培训班,我得以接触到一些家长和孩子。由于平时我的朋友圈子都是大学的英语老师,我们教自己孩子的英语都是有自己的套数,对社会的情况真是很不了解。事实再次让我震惊。有一对家长告诉我,他们带孩子来我们这里听示范课,都必须骗孩子不是来上英语课外班,否则孩子根本不会来的,因为她憎恨英语;另外一个家长说已经给孩子报了两个英语课外班了,还要给孩子报我们这个班;还有一个家长自豪地说她曾经让孩子参加过一个每天背会50个单词的训练班;更有一对家长(据称双方都是在外企每天用英语工作)与我们授课教师在课上发生争执,因为我们的老师在教授学生s的发音时,举了很多单词的例子,却没有告诉孩子这些单词的中文意思,他们认为老师应该把凡是讲到的内容都翻译成中文,让孩子掌握。我对这些现象做了两句话的总结:家长糊涂,孩子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