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官方报纸报道,全国人大某代表著文6000字批评中国高等教育的官僚化,更建议在四大名校做试点,让某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承包它们的英语教学。
大家对中国英语教育投入和产出如此失调都有切肤之痛(Chxq告诉我,这次寒假她跟团去美国游学,团里不乏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英语差得没法提。有一位大三学生到高速公路去散步,听不懂警察说”Freeze”,结果是被带上手铐从高速路上拖下来。),但难道这“痛”要靠另外一“痛”来解决吗?
现在社会上有两大英语学习理念,一是认为英语可以靠学习考试技巧来学会;二是认为英语可以速成。这两大理念盛行的推手这些英语培训机构难脱干系,在利益驱动下的教育是怎么来快钱怎么搞。但这是学习英语吗?语言是哲学,是素养,是人生观,是世界,学习有规律,有过程,有尊严,把它作为功利来学如何学得好,如何有乐趣,又如何有意义呢?要是大学的英语都变成这个样子,都是为了出国留学或者考研而教英语,让应试和速成主导教学,那将是中国英语教育更大的悲哀。
可能人大代表又要说那里的管理和用人机制好,这不可否认,但是教育不能是一个完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行业,教育要引领,而不是迎合,否则要教育干嘛?我们有的老师要求严格,每每要不及格几个学生,就不受学生欢迎了;我们有的专家去做答辩,每每否决个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以后就没有人请了;我们有的人文英语课程,没有直接的实用性,就没有人报了。这些要是发生在培训机构,都得丢饭碗,但是难道这样的坚守不可贵吗?
我可能反应过度了,但是我们整天要和满脑子应考和速成的客户、学员和家长打交道已经够无奈的了,可他们不是专业人士,也就罢了,说明我们宣传得不够,人大代表就不要这么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