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梭谈文明与人的自然状态

(2013-10-11 10:11:41)

 

卢梭批判文明,非议社会。文明为什么不好?因为文明是一种装饰品,像艺术、宗教等都是装饰品。为什么需要装饰品呢?因为人类在生活上有各种束缚,装饰品是为了使人们较能忍受。而人类所有的学问,来源都不太好。

他说:“天文学源于迷信;辩论术源于野心、怀恨、虚假、谄媚;几何学源自贪财;物理学源于无益的好奇心;即使是道德哲学也源自人类的自负。因此,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诞生,乃归因于我们的不道德。”

这些文明的成就都源于邪恶,并且导致邪恶的后果。它们产生奢侈并且造成衰弱。连“教育”都成了问题,因为教育“教授所有的事物,除了道德的廉洁与正直之外”。换言之,卢梭对于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抱着怀疑及批评的态度,那么,在他心目中,人类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没有文明,也没有社会时,人是什么样子呢?这叫作人的“自然状态”。卢梭认为,这种自然状态不可能再恢复,因为人无法回到历史的开始阶段。在想象中,人本来是活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争的,但组成社会之后成为社会人,发展了文明,各种罪恶就产生了,这是卢梭的基本观点。

许多人提到卢梭,往往强调他热爱大自然。事实上,他所强调的不是大自然本身,而是人的自然状态,亦即他认为人在接受社会及文明的洗礼之前是完美的。自然状态如何是完美的呢?

抽离开社会,我们发现自然人:“在第一棵橡树旁填饱他的饥肠,在第一条小河边解除他的口渴,在能供他一餐的树脚下找到他的床;并且因此,他所有的欲望都满足了。”换言之,在自然状态的时候,人只受到自然欲望的控制,只要满足了这些欲望,人就不需要再追求什么东西了。他所害怕的,只有饥饿和痛苦。在这种状态下,人不用工作,不用说话,不需要家,不需要同伴,也不会去害人,完全和动物一样,吃饱喝足就休息,饿了就起来找食物吃,然后日子一天天过去。这时人没有社会生活,并且尚未达到反省的层次,因此我们很难肯定他具有道德的特性。说他是善的或是恶的,在理论上并无合理的依据。不过,相对于社会后来所发展出来的恶而言,卢梭认为这种自然状态是善的。

这种自然状态中的人有什么特色呢?主要的一点是“自我保存”。卢梭肯定这一点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自我保存等于自爱,意思是我爱自己,关心自己,不能让自己受到伤害,这是原始的倾向。暴力或罪恶尚未出现,因此可以肯定人性应该是善的。

不过,这时讲人性是善的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他的意思只是说:人性绝对不会是恶的。像基督徒所信的人有原罪,卢梭是不接受的。他认为:人生下来,和动物一样,饥则食,困则眠,怎么会有恶的问题呢?

那么,恶是怎么来的?恶与善是相对的,善恶的分辨一定是在社会出现之后才有的。社会即是两个人以上,有一种契约关系,或是有某种共同认定的行为规范。

一切情感的来源都是自爱,但自爱不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指在一个社会里,我爱自己超过爱别人。然而,原始的社会中,根本没有别人的观念,因为“我”就是基本单位,没有“我比较喜欢自己”的这种比较上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时还没有出现同伴的观念,我只是爱自己而已。

自爱与自然秩序配合,所以一定是好的。譬如,一只狮子抓一头羊来吃,它是为了自我保存,而这种行为在整个大自然来说是很和谐的。为什么呢?因为不这样的话,羊就会繁殖过剩,草就会被羊吃光,然后对水土保持不太好。所以,动物世界的生态平衡,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我们不可能说谁是恶的,人在原始的阶段也是一样。

具体请参阅傅佩荣《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二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