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娶悍妇与柏拉图选择单身
(2013-03-25 08:27:55)
在阅读《柏拉图哲学》这本书之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柏拉图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
在我看来,苏格拉底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随时会拉着路人讨论一些有价值的根本问题,使人由此获得属于自己的智慧。而他从来不居功自傲,或者将自己视为别人的导师。他的智慧助产术最让我印象深刻,就如傅佩荣老师在书中提到的:
传说他的父亲是一个雕刻的石匠,母亲则是一个助产士。他大概从小就由母亲那里得到一些接生的观念,因此总喜欢说:“我的工作是替别人接生智慧的婴儿,智慧一定是产生于自己的体会,我不能给你智慧,我只能给你知识。”
这种理念让人无比钦佩,在那个时代,苏格拉底就已经总结出了智慧是需要自己个人去体会领悟的,别人教授的仅仅是知识而已。知识多半是浅层的、实用性的,让我们用以生存,而只有智慧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的。而他与人分享智慧的方式,也是非常特别的。
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每天在雅典街头闲逛,一有机会就找人谈话。他似乎是个老师,不过他不喜欢上课或演讲,因为他觉得上课没有沟通对话的机会,反而在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他的教学方法。
他在与人聊天时,总是先请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提出问题向对方请教。例如他时常提醒别人:从小父母教的或老师说的,大多是以前留下来的知识或观念,我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却从来没有主动去反省这些观念对不对。他希望人们通过反问的方法,开始思考生命意义的问题,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相较而言,柏拉图的方式难免显得过于严肃,他的教育理念是相对正统的,他组建的学院也是西方正式学院教育的开端。
在教学风格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风格迥异。但是,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他们却是较为一致的,而他们选择的做法则很不同。
苏格拉底娶了一个悍妇已经成为有名的典故,而他的那句“响雷之后,必有暴雨”的名言也广为人知。这段轶事在《柏拉图哲学》一书中也有介绍: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外面与人聊天,聊得很开心,回家的时候,妻子不停地对他抱怨家中琐事,苏格拉底不想理会妻子的抱怨,可是她吵得实在太大声,使他又想像往常那样溜走。没想到他妻子竟然在门上放了一大壶水,苏格拉底一打开门,水就倒在他的身上,他全身都湿透了。
苏格拉底一点也没生气,反而笑着说:“我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然后继续上街,找人谈话。这个传说十分有名,苏格拉底的妻子也因此给人凶悍的印象。难怪有人说:“娶到好妻子,一生幸福快乐;娶到坏妻子,至少可以当哲学家。”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往往是认为苏格拉底运气不好娶了一个悍妇。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妻子为何会对他如此呢?对此,书中也有解释。
苏格拉底不懂得照顾家庭,对日常生活也很笨拙,所以他和妻子相处得并不好。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的公民津贴,以及父母留下的产业。然而这些只能勉强应付生计。尽管如此,每天早上苏格拉底一醒来,竟然不去工作赚钱,而是上街与人谈话;而且,他做的是老师的工作,却坚持不收学费。这个情形真是让他妻子难以忍受。
我想有这样一个丈夫,又要张罗一家人的生计,还要养育两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妻子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长年累月操劳下来,谁能对这样的丈夫毫无怨言呢?
最最关键的是,书中也指出,苏格拉底内心对青年男子有一种情感上的爱慕。他和柏拉图都把精神上的爱恋给了同性,女人在他们眼中说好一点是生活上的同伴,更直接的说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不是精神上的知己。就在他上法庭和在狱中赴死的时候,他都不让妻子和儿子们陪在身边,而只和众多青年弟子们分别。这一点,是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的。
柏拉图大概有鉴于此,终身未婚。我觉得这也算得其所哉,至少可以避免给另外一个女人带来不幸。想到这里,不免又同情起苏格拉底的那位悍妻,千载以来,多少人能理解她的苦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