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外汉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2011-09-15 10:32:37)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

原则

价值标准

教育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和文化具有十分的密切关系,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民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区别自然又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想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否则就很难真正掌握这一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它的核心着眼于跨文化比较,着眼于用文化的观念去提升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它不仅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对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比较,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具有多元性质的文化。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中要学习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学习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

    中国文化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极其深邃、久远、广阔的文化,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必须对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相当的了解。因此,如何将中国文化教育渗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李泉(2002)曾指出文化教学有其根本原则: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教授的是所谓的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教学则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决定。即使是交际文化的教学也要考虑到四方面的原则:A.与语言教学的阶段性相适应,即文化因素的适时性;B.与文化教学服务性相适应,即文化因素的适度性;C.与学习者的真正需要相适应,即文化因素教学的针对性;D.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我们同意李泉的观点,并愿意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教学的原则做进一步的探讨:

1.主流原则
  文化是多元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很复杂。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产生不同类型的亚文化。我们所说的主流性原则,是把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目的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即该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是非取向、生活方式、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另外,在学生学习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对文化的多元性、对亚文化之间可能有的区别有清醒的认识。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教授的我们国家的文化项目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目前,语言教学已经有自身较为独立的系统,但文化教学没有进入大纲设计层面。教学的随意性很强,文化教学的内容没有统一,具体的要求,学生所学到的“文化点”基本都是授课教师本人对文化内涵的把握,文化导入过程存在盲目和混乱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制定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大纲。大纲的制定应该在语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具体明确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以及途径,以及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使文化教学有纲可依。
3.客观性原则
  中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种种生活和行为方式,没有“是非优劣”之分,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价值观、传统、情感、文化,也都有让自己的国民值得骄傲、自豪的方面,是值得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在文化教学中应该客观、辩证地对待这些差异,冷静地分析其文化的成因;在坚持和弘扬本族文化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多视角地理解、尊重、适应已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求同存异中逐步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宽容和吸收。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引导学习者学习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也是带领他们在中国文化的大地上游览、体验、探索的过程,所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能弘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尽可能的发挥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功能。

 

 

对外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