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走进如诗如画的梦里水乡

标签:
宏村白墙黑瓦徽州文化徐翀摄影中国最美画里乡村 |
分类: 福建安徽广东香港澳门 |
当我们走进白墙黑瓦,青石巷弄,小桥流水组成的宏村,当我们漫步在曲折奇特的“牛”形古村落里,一股质朴的徽州风情扑面而来,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在恍惚中,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来到了水墨画之间?来到了如诗如画的梦里水乡?
安徽宏村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乐年间,汪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了建筑,并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乾隆“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一、宏村的形状是按牛的体型设计的。村子采用了“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二、其实这些设计都围绕着全村的消防而考虑,曲曲折折的流动水系,使得每个小院落门前都有涓涓细流通过。汪氏家族先前就是因为宅院发生了两次毁灭性的火灾,才迁徙到此地重新建村的。
三、宏村里处处散发出徽州文化的气息,比如南湖书院是一所具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称“依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将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文家塾,亦名南湖书院。再比如汪氏宗祠又叫乐叙堂,建于15世纪初。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四、宏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古建筑中的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比如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承志堂”里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被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赞叹为“国家的瑰宝”。
五、宏村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画里乡村”,每逢烟雨朦胧,宏村便成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水墨画:南湖中倒映着白墙黑瓦的徽式民居,天光湖色与潮湿的青石板路融为一体,如果遇上一位撑着油纸伞慢慢走来的小镇姑娘,那真是柔情万种、美不胜收的梦里水乡。
沿着南湖,能看到好多架着画板写生的学生,白墙黑瓦、长街曲巷,碧波柳影在学生们的画笔下一一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