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开封,必游龙亭”,据说龙亭是开封的名片,是来汴游客的首选。

而当真正来到了龙亭,发现所谓的龙亭,其实与亭无关,而是建筑在一座高达13米的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殿堂。

龙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从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级台阶,代表72地煞。台阶中间是雕有云龙图案的石阶。

说到龙亭的历史,有一点复杂:

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唐朝宣武军节度使衙署的所在地,后梁时改建为皇宫,名建昌宫。后晋、后汉、后周定都开封时仍以此地为宫室,改名为大宁宫。北宋时在此建大内皇宫,使之进入了历史极盛时期。金朝末年,这里再度成为皇宫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在此建周王府。

但是之前都还没有“龙亭”的名号,周王府这一带也因为后来黄河泛滥,逐渐又变成了废墟。直到清雍正十二年,河南总督王士俊令人在原来周王府废弃的煤山上建了一座“万寿宫”,内设皇帝牌位,文武官员定期到此朝贺遥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地方才真正称为“龙亭”了。

也就是说,称为龙亭,并不是因为皇帝来过或者住过,而是文武官员要定期到此向皇帝朝贺和遥拜。

而后来龙亭又转变为公园,与冯玉祥有关。

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来开封,拆去了万寿观牌坊,逐散了道士,打毁吕祖庙及火神庙中的泥胎神像,把龙亭改成了龙亭公园。

1927年冯玉祥二次来豫主政,再改龙亭公园为“中山公园”。不仅在牌楼式石柱大门上书写了“中山公园”四字,公园里还出现了“遵守总理遗嘱”、“实现三民主义”、“自由”
、“平等”。并树起了孙中山先生铜像。

今天的龙亭仍然保持着清代“万寿宫”的建筑风格,在南北5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和龙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筑的宏伟气魄,又兼有南方建筑秀丽的建筑风格。

午门是龙亭景区的大门,坐北朝南,雄伟壮观,仿佛引导我们进入了古时的汴州。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
“嵩呼”的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这里是整个龙亭的核心所在。因为这里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朝贺和遥拜时三呼万岁的地方。

“嵩呼”的典故出自《史记·孝武本纪》和《汉书》卷六〈武帝纪〉。汉元封元年春,
武帝登嵩山,从祀吏卒皆闻三次高呼万岁之声。后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亦谓之“嵩呼”。

现在的龙亭,其实是个多功能的场所。有皇家建筑、有历史古迹、有蜡像馆、有“杯酒释兵权”仿古演出、有划船游湖、有儿童游乐场、有盆景园、有梅园,还有一年一度的中国开封菊花花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