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

标签:
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甘孜州徐翀摄影红军长征 |
分类: 新疆四川青海甘肃 |
说到泸定桥,眼前就会出现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的画面:
两岸是崇山峻岭,前面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光秃秃的铁索桥,桥下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对面是依托城墙和山坡筑好工事的守敌。

在决定红军生死命运的关键时刻,红四团发起了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连,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员刚冲到东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东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红军勇士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展开生死搏斗,敌人最终丢桥溃逃。
突击队员刚冲到东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东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红军勇士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展开生死搏斗,敌人最终丢桥溃逃。
飞夺泸定桥应该是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这一胜利使红军顺利跨过了大渡河;这一胜利使中央红军总体上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战略包围;这一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畔的图谋;这一胜利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中央红军最终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时,又一次谈到了红一军团夺取大渡河的战斗,他说: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它就很可能被消灭。这种命运,在历史上早有先例。红军之全部渡过泸定桥,确为红军的莫大成功。如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西康则系游牧区域,粮食宿营,两感困难。而国民党军进剿则以雅安为后方,追剿部队虽感困难,但有后路接济,红军则极难克服困难也。今红军全部渡河,自此川陕甘青几省均将为红军活动之地区矣。
其实除了这段红色的革命历史以外,泸定桥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代表之一。
泸定桥相传是康熙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的。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
泸定桥也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从形制上来讲为铁索悬桥,很有特点。
泸定桥的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 13根铁链由此成为了一个整体。
总之,泸定桥是甘孜州的门户,是康藏交通的咽喉,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康熙御笔的“泸定桥”仍立于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