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土司官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嘉绒藏族城堡

标签:
卓克基土司官寨嘉绒藏族古有郿坞今有官寨马尔康徐翀摄影 |
分类: 新疆四川青海甘肃 |
卓克基是马尔康境内的交通枢纽,1935年夏天,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北上经过这里,四方面军北上、南下、再北上都经过这里,这里是长征的重要驿站。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
1935年6月24日中央红军红六团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1935年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在官寨住宿一周。
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卓克基土司官寨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土司官寨的旁边,建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大门口是一组名为“北上”的雕塑群像,群像再现了当年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战士和藏族小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的艰难历程。
其实现今的卓克基土司官寨,从传承和了解嘉绒藏族的角度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第一、卓克基土司和居住在附近包括马尔康一带的村民主要族源为嘉绒藏族。以前由于他们具有独特的语言、风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所以一直把他们独立于藏族之外。认为他们是单独的“嘉绒族”,红军长征时也把嘉绒藏族通称为“夷族”或“番民”。1950年代初期,甚至中央民族学院还设有“嘉绒族研究班”。
直到 1954年,经过对全国各民族从地域、文化、历史渊源、血统、语言和宗教诸多方面进行了考证识别,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才认定“嘉绒族”为古老藏族的一个支系。从此,嘉绒人回归到藏族大家庭,被称为“嘉绒藏族”。
如果没有这一次回归,今天咱们中华民族就可能不止五十六个民族了。
嘉绒人与我们一般了解的游牧藏族不同,他们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
第二、卓克基土司官寨为土司管辖境内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建筑上来看,也是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构造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
官寨座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其布局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放眼整个官寨,石砌的院落,七层高的碉楼,真是个易守难攻的巧妙设计。
第三、当年,毛主席入住官寨后,不但发现了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还在离开时带走了一本线装的《三国演义》借读。在官寨居住的7天时间里,毛主席对官寨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
联系到《三国演义》对郿坞的描述时,毛泽东曾感叹:“古有郿坞,今有官寨。土司的这个城堡应该是我们在长征途中见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
至于什么是“郿坞”,查了一下,原来是东汉初平三年,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