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乐轩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位于闽清坂东镇,是一座典型的福建民居建筑群落。

四乐轩目前打出的旅游口号是:福建最大,而同处闽清的宏琳厝则说自己是全国最大。虽然两家都加上了单体建筑面积的定语,但这样的窝里斗,不免让外人感到云里雾里:究竟谁最大?

四乐轩的建筑形制其实与前面介绍过的宏琳厝差不多,要说差别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宏琳厝的祖上是药材商人,而四乐轩的祖上是贡生,是书香深宅,读书重教风气浓厚;

第二、四乐轩原来也称四乐厝,因为有童谣唱:“四乐厝,四乐厝,鸟儿飞不过。”虽然说的是四乐厝规模宏大的意思,但咱们是读书人啊!为文雅起见,所以改称为“四乐轩”了;

第三、从保存的角度来说,宏琳厝比较完整,而四乐轩的两厢已经被住户改建,有一些老屋已经变成了水泥建筑;

第四、相比较而言,四乐轩的民风淳朴一些,还没有出现各种出格的赚钱手段。

四乐轩的建筑特点为四落直进,从正门望进去,厅堂复厅堂,纵深感很强,四座主屋前后正对的大门、屏门、后厅门共13道,呈一直线依次洞开,广埕大庭绵延深远,气派非凡。

正厅、官房、风火墙、火墙弄、天井、左右横厝、炮楼、古井是当地古民居的标准配置,在四乐轩中一应俱全。

“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闽清其实是个不大的地方,而且多山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民居建筑群落呢?

原来,闽清中部居然有个坂东(古称六都)平原,纵横十余里,一马平川,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地的先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了。

有山、有水、有土地,所以,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闽中地区的商贸、文化重镇。

四乐轩中,现在还居住着刘氏子孙800多人,有百余户居民,是一个还在实际使用中的古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