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cuò)为闽南方言,意思是房屋,一般是同姓人的聚居地。

宏琳厝地处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是一座典型的福建古民居。虽然在当地的旅游介绍册中赫然写着:中国最大古民居。在入口处的外墙上,也挂着大幅标语:皇宫当游紫禁城,民居应览宏琳厝,但是显然没有经过国家旅游部门的认证。

宏琳厝的始祖是药材商人黄作宾,宅子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开始修建,直到1823年才由其子宏琳建成,前后历时了28年。宏琳厝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有住房666间,建筑为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古民居建筑。

宏琳厝的特点是精巧的建筑布局。

郭沫若为好友所题
第一、正屋是直入三进,以纵向中轴布置。第一进住小字辈,第二住中字辈,第三进住老字辈。这种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

第二、依照正屋为中轴对称旁开的建筑物称“横厝”,住女仆。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建筑称“外横厝”,住男家丁,体现了“主从有别”。

第三、整个宏琳厝内部四通八达,街、廊、弄、墙互相贯穿,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充分体现了大家族聚居地便于沟通的精巧设计。

说实话,大老远赶去参观这座宅子,主要还是听说了关于这里是中国最大古民居的介绍,但是到了实地,看到了实物实景,不得不说,宏琳厝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优秀范例没错,但说是中国最大古民居的名头,则有待商榷。

且不说赫赫有名的占地8.7万平方米的乔家大院和占地25万平方米的王家大院,单从宅子的历史渊源和精美程度来讲,浙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也要比宏琳厝好几个档次!

后来我们又去了不远处的四乐轩,也是与宏琳厝差不多的房屋布局,也打出了福建最大古民居的旗号,想想宏琳厝也在福建,这不是互相矛盾啊!

其实,古民居各有特色,都是几百年风雨沧桑的见证,都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何必都在最大的名号上争来争去呢?

查了一下资料,如果硬要顶上一个什么最的名号,就必须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当然,这也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才能算数。

最后忍不住想说一说宏琳厝的门票,进宅子参观,收一张门票,天经地义,价格高低也能理解,毕竟人家是主要经济收入,但是到了里面,还有收各种门票,就很难理解了,看看奇石珍宝要再买门票,看看三宝要再买门票……,而且,翻脸比翻书还快,比如那个介绍书法的大爷,刚刚还笑脸相迎、热情讲解,一听不另买门票参观三宝,立马怒火中烧,拂袖而去。

看来,在宏琳厝仅仅保护古建筑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重视一下工作人员的文化传承。



据说有400年历史的德国汽灯




























正中的小方块,是犯错族人下跪处,面对祖宗。

登云

步月


1939年,福建老省长项南带领的抗日宣传工作队在宏琳厝住过两个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