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的月亮山麓有一支苗族部落,这个部落自称是蚩尤的后裔,是“最正宗的苗族”。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岜沙苗寨,它保持千年古风的武士装束,这里没有现代文明的渗透,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千百年来,这个部落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在茫茫林海中坚守着自己古老的传统。它的“岜”(bia)字,在汉语普通话里找不到发音。

归纳起来,岜沙苗寨有这样几大特色:

第一、随身带枪。村寨里的男子,不分老少都佩戴着一支属于自己的火枪,目光深邃,颇有远古武士的风范。据说这和他们的千百年来的生存状态有关,也是政府考虑到芭沙人的特殊情况,破例同意的,但不准打野生动物。这样,芭沙就成了“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

第二、崇尚树神。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美丽的树皮。芭沙人敬畏树,每出生一个孩子,家里人就会为孩子种下一棵属于他的树,当他去世时这棵树便用来制作他的棺材。

第三、镰刀剃头。部落里男子剃头算是一件大事,男孩出生后满五个月才可剃胎发,一周岁以后开始留发,就只留下中间一团,以后编成独特的发髻,在芭沙苗语里叫做“户棍”。剃头的工具沿袭着一个极其古老的习俗,居然是镰刀!让我们一行外人看得心惊肉跳。

现在,虽然开发了旅游业,但大部分当地居民依然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我来到当地人依然生活着的苗寨,满眼的破败和荒凉真的是让人心酸:满地的牛羊粪便、刺鼻的酸臭气味、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生活条件,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洪荒年代。

反过来想想,这可能就是芭沙人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也是芭沙人能坚守几千年传统的原因所在。芭沙人离城市很近,但是芭沙人离现代文明很远。

景点的介绍牌上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我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世界上持枪的部落多得是,比如阿富汗,比如伊拉克,皮卡拖拖的机关枪算不算呢?

小孩子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现在寨子里的小孩子已经学会向游人要钱了,没钱不让拍照。当然,游客出于关心,也愿意给他们一些钱,但对他们寨子今后有没有影响呢,现在还真的不好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