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书评】《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文通天下

(2016-12-20 09:00:00)
分类: 阅读好书推荐书评
【精彩书评】《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文通天下

 


十年运营老司机的“奇葩”笔记

 

记得2012年刚从猫扑到百度的时候,有一次在朋友圈转了一个跟类相关的内容,然后就有几位新同事来问我,说:“听说这人是个奇葩?”“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当年的我急于想帮类正名说他不是“奇葩”,却无从解释!很多年过去了,他的“奇葩人生”粉丝越来越多,大家就这样喜爱着他的“奇葩”笔记。

那一年,猫扑因经营不善决定将总部由大京城迁至南宁,我们团队的人也四分五散的跳槽去了别的平台,类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想离开北京,他就四处张罗着帮我们推荐工作,包括当年我去百度也是他帮我推荐的。而他自己,却选择跟着猫扑去了南宁。这样的他,我们当年称之为“傻”!

人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我记得他当年是个不太讨大老板偏爱的管理者。他自己也在《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人》里提到过有一次猫扑的CEO都气得说“类,要不你来坐我这个位置吧!”,不管你是职场菜鸟还是老司机,可能都没有遇到过能把CEO气到如此地步的“奇葩”吧!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你身边有为了帮你而延迟一年出国留学的员工吗?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老司机,你会坚持11年把80%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吗?

如果你是一名运营总监,你能接受在同一家公司里工资比一名普通程序员还要低吗?

以上这些如果,在类身上都是肯定答案,这个时候可能你也会觉得他还真的蛮“奇葩”的吧。

读着类的《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人》,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猫扑的时候,大家总是加完班一起坐在静安中心(当年人人网和猫扑的总部办公地点)楼下的烤串小店里撸着串喝着小酒,吐槽着产品,感叹着技术和扒着那些网红们的上位经历……

类说:“越是优秀的运营人员,他们的性情越接地气”,对于接地气这一点,类在文章里说当年为什么会招我进团队,是因为觉得我天生就有运营的气质,好吧,我且当作这是一种夸奖式的运营天赋。

那些年,猫扑管理层并没有将运营的重要性提高到公司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很多钱去做市场运营,类在多篇文章里提到我们当年真的是零市场费用做着运营,而那时候的用户也真的对平台是真爱,而类对用户也是真爱。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正在一家创业公司负责运营的相关工作,你定能从这本书里里得到一些方法和启发。方法应势而生,学习这种解决问题的运营思维更加重要。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类每次在脉脉及朋友圈发招聘信息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一句“加入我的团队,会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尔莫笑,对于职场新人又一心想做互联网的人来说,这真的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事实证明,当年我们猫扑团队的运营小伙伴们,现在大多数都已经混到大公司的高级经理甚至运营总监的位置,若不是受类近乎偏执的运营理念的影响,我想我们当年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多数会在这一行默默无闻的做下去。

类说:“运营能够帮助一个人练就平和的心态,你可以用在这个过程里磨练出的特质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某种程度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所以,如果你有和类一样偏执的信念,怀揣着热爱与激情,将青春十年都献给了一个行业,并且还能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那么,十年青春终将不悔,你也会在你的领域里获得属于你的成功。

 

 

爱奇艺内容部高级经理:张洁

 

 

十年运营人的自我总结

江湖上一直有一个传说,互联网运营界有几位牛人,类类是其中之一。

我的一些读者曾经问过我:“亮哥,你认识类类么?”彼时,我和类类还未见过面,只是彼此都有所耳闻,所以,我一直想要和类类见一面,看看这位牛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机缘巧合,我和类类的第一次见面,正好是我第一次去深圳分享,而那是他最后一次在深圳分享。

那次分享给我的印象,类类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分享到兴奋时,嘴会咧起来,甚至有些歪歪的,那个时候会觉得这个经历了10多年互联网运营洗礼的人还是个男孩子,有一点坏坏的,还有点尚未褪去的纯真。

2014年开始,自从我在百度阅读上开了个头,关于互联网运营的各种书籍就开始出现,一些书也印刷出版,包括我自己的书。于是,那次见面时,我问类类,有没有打算把自己过往的经历整理一下,写一本书,可以是关于当年在猫扑的经历,会很有价值。

类类腼腆地笑,说其实已经在做了,这本作品就是你现在拿到手上的这本书——《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运营人》。

类类的写法,是先定基调——作为一个运营,需要哪些自我修养,这是从事运营工作的基础准备,然后再从活动、用户、新媒体、团队依次展开,并且用了专门的一章来给想要做互联网运营的新人一些建议。最后附送了一“升级长打怪”小攻略。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写法。

类类说:“运营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越往后越难。”

这是一个互联网运营老兵的自白。

有人问我:“亮哥,运营的岗位要求为何越来越高了?”

我说,因为你没有赶上好时候。

我刚入行的时候,哪儿有什么门槛,所谓“门槛”不过是你要对互联网有兴趣、有热情,最好在学校时经常混迹在网上,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吃苦之类的。

但现在你再看看,好像不是这样了,对吧?动不动就要求有实操经验,是不是觉得门槛有点儿高了?

而门槛的提高,往往和供需关系有关,和职业繁荣有关,当然,也会和职位的标准化有关,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牛人开始总结运营方面的经验,运营岗位的标准化也已经进入了准备期,而随着标准化进程的演进,这个行当,这个职位,以后门槛可能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现实。

在这样的事实下,如果在校没有对应的实习经验,也不曾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在挑选工作机会时,多半会是盲目的,成功率也会低。

那么,要想跨过越来越高的门槛,就需要从两个角度上去下功夫,做出努力。

一方面,要能够去了解一些关于运营的理论,从前人的经验中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运营职业有一个笼统的认知。

另一方面,要能够去实际地进行一些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自己的经历并进行一些总结。

这些功夫,都是需要积跬步才能之千里的活儿,慢功夫,细活儿。

我很欣赏类类在自序中的表达:

学习,学即效仿,习即练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做、在于实践。

我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拿到这本书后,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对多少名词的理解,或者多少运营方法的掌握,但我知道,如果作者鼓励你要实践,那么至少这个作者对你是负责的。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类类对于时间观念的理解、对于运营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看法、对于活动运营实操中的感悟;你也会看到他如何去和用户打交道、如何去看待用户在运营中的角色;你还会看到类类怎样看待运营团队搭建、如何去招到合适的人;会看到类类如何苦口婆心地告诫新人对于职业规划、跳槽等一系列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无法忽视的重要事项。

从我的角度来说,类类对于出书这件事情的看法,似乎更多的是想要将自己过去掉过的坑、过去的辉煌都展示给读者,让读者从他的书中去感受自己这个人。

希望你能从类类的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路,这可能是类类最大的心愿吧。

 

张亮

《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