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文推荐】上官婉儿: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 @北京时代华语

(2016-03-08 15:08:39)
标签:

喆妈公益阅读

北京时代华语

唐朝女人折腾史

上官婉儿

分类: 新书书讯

【美文推荐】上官婉儿: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 <wbr>@北京时代华语

上官婉儿: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

本文摘自 《唐朝女人折腾史》

她最恨的应该是给她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那个女人,而她内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一辈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她是名家之后,却沦为戴罪之身,尚在襁褓之中时,命运就以不容抗拒的姿态给了她沉重一击。从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到洗衣扫地的卑贱下人,她面临的是无尽的心理落差与看不到前路的惨淡人生。也许是骨子里自带的倔强与聪颖,也许是恶劣的环境促成的隐忍与谋算,让她在这个人人如履薄冰的皇宫中生存了下来,并一步步成了能够左右时代命运的传奇人物。她是上官婉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心智过人的政客,更是一个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女人。

相传,上官婉儿还未出生之时,她的母亲郑氏做了一个梦,解梦人告诉她,她腹中的这个胎儿有“称量天下士”之能,将来必成大器。郑氏欣喜非常,只盼着这个孩子平安落地,有朝一日光宗耀祖。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凝聚了她无限期望的孩子竟然是个女儿身。郑氏不由对那个梦中的预言产生了怀疑,她甚至对着襁褓之中的婴儿询问道:“你是不是真的有那经国之才啊,孩子?”郑氏的失望与怀疑背后是那个男权时代的缩影,一介女流之辈难道真能“称量天下士”吗?所幸,上官婉儿并非寻常女子,她的聪明才智与隐忍权谋让她一次次化险为夷,竟印证了郑氏的梦中预言。

上官婉儿家世显赫,她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只可惜她时运不济,一出生就面临着家境的剧变。上官婉儿出生之时,武则天虽然还没有登基为皇,但她手握大权,掌管着朝廷的大小事宜。唐高宗李治性情软弱,又没有经世之才,处处被武后压制。这引发了朝廷中有志之士的不满:皇后临朝称制,成何体统?于是,这些忠于皇室的朝臣们密谋对付武则天,帮助皇帝重整朝纲,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就是其中一位。遗憾的是,他们的计划还未实施就被武后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公元664年,即麟德元年,上官仪等人的密谋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武后怒不可遏,下令严惩这些不知本分的官员们。武则天的怒火不断蔓延,虽然上官仪并非这次计划的核心人物,但由于“废除武后”的诏书出自他手,武则天下令将其杀害。祖父被杀,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上官婉儿一出生就与其母郑氏一同被贬到了掖庭为奴。

掖庭,也称掖庭宫,是富丽皇宫之中灰暗的一角。这里居住着宫女和犯罪官僚们的妇女家属,她们往往是被贬到此地,从此告别自由身,沦为低下的奴婢。可以想见,向来养尊处优的郑氏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内心是怎样的煎熬。这时,她怀中的上官婉儿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她又想起了那个“称量天下士”的预言,无论是真是假,她都要努力一次。于是,郑氏不再自怨自艾,她开始利用宫中的一切资源,对上官婉儿悉心教导,为上官婉儿将来在政治与文学上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氏与上官婉儿就在宫中默默无名地度过了十余年。入宫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这时已经出落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出众的外貌加上超群的才华为她赢来了许多关注,这却让她愈发迷茫了。她不甘心被困在宫墙之中,只能干一些无法施展才能的杂活儿,她向往宫外,更向往成功。但整整十四年过去了,她与母亲的境遇没有丝毫的改善,她们只能吞下苦水,等待一个机会。也许,这个机会很快会到来,再次彻底改变她们的生活;也许,这个机会永远也不会到来。

可能是她们母女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在上官婉儿十四岁的某一天,武则天听说了这个才能出众的女孩儿,作为那个时代鲜有的女性政治家,她对出色的女人总是另眼相看的。武则天决定亲自出题考考上官婉儿,倘若她的才华真如传说中所言,那必委以重任,不使其埋没。很快,武则天就召见了上官婉儿,并当场出题让她作答。上官婉儿果然如传言所说,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行文流畅,辞藻华美。武则天看着眼前这相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女孩儿,很是惊喜,当即决定免去她奴婢的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公元690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武则天废除了李治,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十分倚重上官婉儿,将大量诏书的撰写工作交付给她,小到官员升迁,大到军国要务,这些诏书都出自她手。她也因此被朝臣称为“内舍人”,风光无限。但是上官婉儿并不知足,她深知自己只是武帝手中的木偶,因她而生,因她而亡,她不甘心只做一个“抄书人”。终于,年轻气盛的上官婉儿犯下了死罪,武则天怜惜她的才华,让她免于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上官婉儿被处以“黥面”之刑,即在脸上刻字,然后涂上墨碳,永世不得去除。上官婉儿惊惧交加,无力违抗。行刑之后,上官婉儿十分心疼自己的容貌,她灵机一动,用金银箔制成梅花贴在面额,不仅挡住了刺字,还平添几分妩媚。这就是“梅花妆”的来由。

关于上官婉儿究竟犯下了什么死罪,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民间猜测,上官婉儿不满被武则天操纵,私自篡改了诏书,惹怒了武则天。关于“梅花妆”的来由,历史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控鹤监秘记》中的记载充满了传奇色彩:武则天视上官婉儿为心腹,即使是与男宠张昌宗缠绵床榻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春心暗许,背着武则天与张昌宗私通,武则天发现之后,龙颜大怒,一刀砍伤了她的脸,张昌宗一再求情,武则天才赦免了她的死罪。为了掩饰刀痕,上官婉儿发明了“梅花妆”。除此之外,还有人传说,上官婉儿是不满张昌宗等男宠的调戏,怒而关闭了象征皇权明堂的通道,武则天下令在其脸上刺“忤旨”二字,以示惩戒,上官婉儿不得已才以梅花遮盖。这些人们流传下来的故事并不十分可信,但可见民间对这位传奇女子也是充满好奇与想象的。

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深知自己无力与武则天抗衡,只得暂时放下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侍奉武则天,事事恭顺奉承。武则天以为这个心气颇高的才女已经被自己彻底收服了,于是对她更加信任,开始让她处理百司奏表,甚至让她参与到政务中来。上官婉儿的势力更胜从前。一开始,武则天看中的是上官婉儿的文采,命她掌管宫中制诰,后来,武则天赞赏她的忠心,视她为心腹。在一步步的谨慎权谋中,上官婉儿的羽翼逐渐丰满,权势之大甚至被称为“巾帼宰相”。

然而,武则天的皇权只是昙花一现。公元705年,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等大臣联合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继位,史称神龙政变。为摆脱武则天的控制,上官婉儿也在这场政变中出了一份力,并因此深得李显的信任。李显垂怜上官婉儿的姿色,又欣赏她的才智,不仅封她为昭容,封她的母亲为沛国夫人,还让她继续掌管起草诏令的事宜。然而,李显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并不会就此满足。

出生的显赫与成长的贫贱带来的强烈落差在上官婉儿的心里烙下下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她只相信自己,相信权力。她对权力近乎疯狂的欲望使她不可能安分地做一个嫔妃,更不可能依附于一个男人而存在。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不能效法武则天成为女皇的。她虽然出身名门,但早已经沦为了罪人之后,她的身后没有任何宗亲的支持;虽然多年来她笼络了不少朝臣,但在那个男权时代,没有任何非亲非故的人会支持一个妃嫔称帝。不仅如此,一旦她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她手中的势力立刻会土崩瓦解。于是,她只能抑制自己内心强烈的欲望,将目光转向了韦皇后。韦皇后是皇帝的结发妻子,身后还有盘综复杂的宗亲势力作为支撑,扶持她为皇帝要比自己亲身上阵更可行,也更安全。于是,上官婉儿一再向韦皇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示好。对于上官婉儿的意图,韦皇后心知肚明,但她不动声色,只是向唐中宗提出了一系列请求,其中包括:规定全国百姓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百姓二十三岁才能成丁,五十九岁免除劳役等。这些规定最终都被皇帝批准实行了。这正是韦皇后的高明之处。她通过改易制度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一步步地为自己将来登上皇位做铺垫。

上官婉儿也在极力辅佐韦皇后。她首先谋划的,就是打压张柬之等朝廷中的元老。她利用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向他举荐了武三思,并与韦皇后合力诱使皇帝将武三思委以重任。皇帝愈来愈依赖武三思,而冷落了张柬之等朝官。韦皇后趁张柬之等人不备,对其进行捧杀。她先让皇帝封张柬之等五位朝廷元老为王,然后架空他们的权力,最后设计杀害了他们。于是,韦皇后与上官婉儿扫除了朝廷中最大的阻碍,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上官婉儿为韦皇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废除太子李重俊。李重俊并非韦皇后亲生,韦皇后对其早有忌惮。上官婉儿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减太子的势力。武三思在成为皇帝亲信后,来往宫中颇为频繁,一来二往间,他与上官婉儿暗通款曲,关系更加亲密起来。于是,上官婉儿不断扶植武氏一族,一方面维系自己与武氏一脉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抑制皇族宗室的势力。太子李重俊将他们的这些龌龊勾当看在眼里,一忍再忍,但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一再逼迫,让他不得不在隐忍中爆发。公元707年,太子率领左羽林大将军等三百人,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等武氏一族十余人。上官婉儿听闻大惊,赶紧逃到唐中宗与韦皇后跟前。她对皇帝说,太子这是造反,他要先杀了武氏一族,然后逼迫皇帝让位。唐中宗没有对眼前慌张失措的上官婉儿产生丝毫怀疑,他勃然大怒,立刻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等人登上宣武门,下令让大将刘景仁带上二千余人围剿李重俊。李重俊寡不敌众,含冤战死。至此,上官婉儿为韦皇后扫除了第二个心腹大患。

在为韦皇后扫除两大障碍之后,上官婉儿开始施展自己在另一方面的抱负——文学。早在掖庭为奴之时,她就展现了自己在诗词方面的天赋;而在宫里多年的熏陶与磨炼更是让她功力大增。她曾写下“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的抒怀佳作,也曾借“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展现自己的恢宏气度。后世对她的文笔有着很高的评价,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