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荐】武则天:她这一辈子唯一不成功的就是当母亲 @北京时代华语

标签:
北京时代华语武则天唐朝女人折腾史喆妈公益阅读 |
分类: 新书书讯 |
武则天:她这一辈子唯一不成功的就是当母亲
本文摘自
《唐朝女人折腾史》
作为一个帝王,她览尽世间胜景,不愧于社稷苍生。然而作为一个女人,她这一辈子唯一不成功的就是当母亲。这是她一辈子的痛苦,或许就是这种痛苦和愧疚促使她最后还帝位于李显,也或许正是这种痛苦让她一辈子都不喜欢长安。在每一年花落的寒秋,她也只能对着苍天长叹了。
历史不用涂金嵌银,就自然凝重厚实;历史不用精雕细琢,就自然栩栩如生。历史因为历史人物而饱满鲜活,历史人物因为历史而弥久流光。能让我们有如此喟叹之感的便是位于陕西梁山上的乾陵陵前的无字碑和陵墓中的武则天。偌大一座陵寝让武则天一人独享,对于陵寝来说,未免闲置过剩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于武则天女皇而言,未免太孤独了以致倍感凄凉寂寞。生不能同朝共辇,死也要同穴共寝,否则会给历史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恨。那么这个死后能解武则天寂寞相思之苦的与其一起合葬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治,那么他们生前剪不断理还乱,死后也纠缠不清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令人惊讶失笑与荡气回肠的故事要从武则天的第一个男人,即她的第二个男人的父亲唐太宗说起。
唐太宗宣召武则天入宫时,她当时才十四岁,进宫后也不过是五品才人。在宫中的流光岁月,若说长简直度日如年;若说短也算稍纵即逝。这不,她这个才人一做就是十二年,似乎很难熬却也过去了,但她的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可能是她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吧。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这番话也只是说说。可谁能料到她失宠在前,唐太宗去世在后,接着迎接她的新的命运是感业寺。进入感业寺后人走茶凉,每日青灯孤影,想来唐太宗去世的时候她正值青春年华,而在这样的时候却被逼进感业寺里。她能不憋屈吗?她希望有个依靠,她从小就是聪慧过人的女子,憋屈在这样的寺庙里一辈子,倒有一种忠诚贤良之人报国无门的心情。虽然本质不同,但是心情却是一样的。
她曾经感慨道:“无奈活殉感业寺,黄卷青灯苦为尼。长安冷月苦为眠,零落霜菊充腹肌”。唉,其实跟她一起进入感业寺的也有其他的妃嫔啊,这些话也是当时进入感业寺为尼的妃嫔的缩影,也是古代的那些妇女的缩影。能发出如此感慨,说明她内心也在渴望爱,这与她后来不择手段地登上帝位无关。女人,即使再要强,也到底是女人,总希望有关心、有依靠。此时此刻,她的脑海里似乎浮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唐高宗李治,这个男人是她未来命运转折的关键点。也正是因为李治,她才能够逃脱本来的命运。否则,她的花样年华和品貌姿容就将被历史消弭和遗忘。
她从踏出感业寺后,所获的殊荣就赛过王皇后和萧淑妃。按照古往的那些记载,为了能够得到权势,能够实现垂帘听政,铲除异己。王皇后和萧淑妃先后成为她登上帝王的踏脚石。对,没错,一个人要爬得更高对武则天而言那就是杀戮。试想当初,她入宫时,也是以才人的身份进的,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按照常理,她就是太宗的女人了。可是我们这位可爱的女人却偏偏不安分,自己好歹也很年轻,很难与这样的老爷爷级别的男子产生感情。她慢慢地将眼睛瞄向其他地方,开始物色其他人选,这个人不需要年龄太接近,只要不是爷爷辈就好。这个人最好要有权势,并且她的下半生要有保障,彼此之间还能有点感情基础和碰撞。这个人就是唐高宗,他的年龄只比她大四五岁的样子,这在武则天的眼里当然是个机遇,然而他却是唐太宗的儿子。在中国伦理文化的大背景下,儿子跟父亲的女人在一起就是一种乱伦的表现,这总要被人说三道四的,名声也会日渐不堪。她能超越伦理文化走到这一步,也算是蛮有勇气的。如果说她真的喜欢李治的话,那么这份追求爱情的勇气也真是巨大的,只可惜在伦理纲常上他们是为时代所不容的,就算拿到今天也是不被允许的。她为此身在感业寺里忍气吞声,高宗遇见她旧情复燃,也是一年后的事情了。
那么,李治是什么时候跟她有瓜葛的呢?犹记得当初她驯服狮子骢的果敢潇洒与志气,但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才建立了感情。她要赌一把,她的未来可不能就这样被湮没,那跟判她死刑没什么两样。这样的话,根本不用把她弄进感业寺里,还不如白绫赐死。可她现在活着,接受了现实后,她就必须要好好活下去。遥想当初进宫,武则天成为才人,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我想嫁给一个老头子,总不是一个少女所想的,纵然为了家族,她更多的也只是忍气吞声。好不容易在宫里遇到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男子,她怎么甘愿让自己的花样年华随着皇帝的去世而结束?她不甘心,明明自己的人生还有那么长,却要在此终结掉自己的青春。如果那样的话,那么一开始她大概死也不要进宫,下嫁给一个世家子弟,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凭她的性子、能力和手段,即使对方再霸道,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她不会吃亏。她不打算将一生都耗尽在这些油灯面前,若是这样,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呢?年华老去,容颜易逝。如果甘于沉沦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世的悲苦她将难以承受。她还那么年轻,明明还很美,明明那张脸还有勾人魂魄的资本,她不想待在这里。不过她是女人,而且是唐代的女人,唐朝就算富强,却也还是封建,一个女人,不管性子有多么好强,手段有多么霸道,她从一开始,就必须要有一个男人来依靠,来上位。不然的话,哪里会有明天。
很多人也许会问:历史上的武媚娘真的对唐高宗李治动过情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模糊,毕竟人的感情和思想是最无法摸索的。李治执政期间,头痛疾病比较严重,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为了不让他身体因操劳国事而变得更加糟糕,武则天不得已接手自己丈夫生病期间遗留下来的许多朝纲大事,手里的权力也因此越来越大。不过,尽管如此,除一次劝皇帝不要御驾亲征外,她从未真正干预过政事。虽然武则天在当时很冷漠残暴,但是对高宗的感情倒是有的。就像在平日百姓家里,丈夫若生病,妻子也会帮忙打理事业。这也算是她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一面。至于这份感情厚不厚实那就无可考究了,除非是穿越到盛唐刺探一下状况。
只可惜我们既没有月光宝盒也没有穿越的本领,那盛唐时期的男人和女人的点点滴滴根本就无从详细得知,何况还是一个男皇帝和一个女皇帝那些年的那些事。无论是历史给她机遇还是天上掉馅饼,无论是历史的顺理成章和特意眷顾还是她出类拔萃或用心图谋,我们只能听从历史的安排,遵从事件的变化发展。不过可想而知,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女人的地位本来就低,如果还想觊觎皇位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褚遂良把自己的头磕破了,但照样没用。要知道,有些女人如果从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件事情的话,其他人再怎么阻挠也没用,尤其是对于看起来是柔弱女儿身其实却不甘居于人下的武则天而言。她到底还是做到了,且是踩着儿女的血泪登上后位,最终又登上自己的帝位。
这女人背地里肯定也会耍点手段,李治也不是白痴,虽然说在偌大的唐朝,他算不上是个很优秀的皇帝,但也会想到这些。对于她铲除异己,怕是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默许,虽然口头上并没说什么,但在实际中,却给予了她专宠的权力。因为李治本身是出名的柔弱之人。当初他父亲考虑到他这个性子,故而到了晚年,还东征西讨,打高丽、薛延陀,就是为了清除这些可能会给儿子找麻烦的强邻。李治也正是因为此种性格而遇到了武则天,他爱她,因为他本身是很感性柔弱的人,而她曾经也是一个温柔似水的女人,后来当他们在感业寺再次相遇的时候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李治在让她做皇后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工夫,毕竟要让她做皇后很难。先前伺候自己老爹,现在却变成自己的女人。从感业寺来到宫里已经很不易,让她做皇后不少大臣很反对。在唐高宗十分为难的情况下,开国大臣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