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8】《情绪女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12-15 07:43: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书书讯 |
第五章
为人母之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产生巨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会伴随我们一生。刚刚陷入恋情时大脑神经元会大量重组,与之相似的是,大脑在怀孕初期也会产生无数的变化。好吧,我的研究中确实出现一个数字:神经元以每分钟25万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因此怀孕能提升女性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但在另一方面,确实有些女性觉得自己在怀孕期间变得迟钝了,“婴儿大脑吸能”会使你注意力低下,无法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简单来讲,你的大脑正在进行重组。雌激素水平上升,使大脑记忆中枢海马回(hippocampus)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增加,为学习新的行为做准备,例如哺乳、保护或照料后代。我们在语言和情感方面的记忆力需要不断提高,以记录伴侣潜在的危险行为,例如抛弃家庭或暴力问题。但我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尤其会受到影响,因为(在远古时代)收集食物时我们一定要记住食物的所在地(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母亲能比别人更易找到落在屋里某个角落的东西,这是我们在草原生活时期遗留下来的技能)。孕期产生的神经可塑性可以持续几年,可以保护女性年老后不受大脑变异的影响,例如防止痴呆症所带来的记忆衰退等变异。
负责神经元重组的激素是催产素。催产素会刺激神经进行重塑,进而促进一夫一妻制、稳定的感情和育儿行为。催产素让我们和伴侣亲密无间,让我们对儿女毫无保留地奉献。在受孕阶段,催产素刺激子宫活动,引导精子找到卵子。在分娩时,催产素促使子宫收缩来排出胎儿。在哺乳时,催产素将母乳导入乳头,这一过程叫做排乳反射(letdown reflex)。
催产素还能增进母婴感情,让我们觉得温暖、糊涂和易于沟通。但催产素并不是随意增进感情的,它还能帮我们分清自己人和侵入者。在一些实验中,催产素较多的人对圈外人的态度更加冷酷。为人母之后,女性有些行为会和人生其他阶段的行为相似。实验显示,处在哺乳期中或保护幼崽的雌性哺乳动物更易出现攻击行为。所以,过激的母性保护行为可能部分是由于“爱的激素”。
促使母爱产生的激素也可被称为遗忘激素,因为它能抹去习得行为(learned behavior),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行为模式。有时现有的感情会被新的感情所替代。也许这能解释为什么爱上自己的宝宝后会很难维持和爱人的感情。一起抚养孩子的夫妻拥有的是亲情,但他们也面临着新的阻碍。
从受孕到怀孕,再到生产和哺乳,之后等等,为人母让女人经历各种改变。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但是同时也很累人、很艰辛、也很费时费力的。人生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科学原理支撑,了解这些能帮助你控制情绪过山车的走向,没准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呢。
时间不等人
女性善于创造。我们做饭、叠衣服、整理房间,总是把混乱局面处理得井井有条。作为创造者,我们生孩子、分泌乳汁。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自愿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大多数女人都在默默奉献着。即使现代女性初次生产时间延后(从20世纪50年代的23岁到现在的30岁),生育的孩子数量也有所下降(过去3个,现在2个),大多数女性(大约80%)还是会选择生养小孩。
生物钟的力量可不是开玩笑的。当年在曼哈顿上东区看到推着婴儿车的妇人时,我会冷笑一声,对自己说,我才不做呢。但在31岁左右,当我看到婴儿时会感到髋部有一阵悸动,而我也渴望能有个自己的小孩。我的身体仿佛在用化学武器来哄骗我,让我繁殖后代。卵巢挟持着我们的大脑,而许多女性无法抗拒这种感觉。雌激素和睾酮串通一气,让我们在生理周期中期时像发情的小猫一样,每个月这样的生殖欲望都会消磨我们的意志,我们越来越难拒绝这种诱惑了。
许多大城市的首次生育年龄高于其他地区。我有许多三十好几,甚至40多岁的患者仍未生儿育女。许多女性把职业生涯放在第一位,之后才会考虑生儿育女,而几代人之前,两者的顺序正好颠倒过来。女性在40多岁时,卵子质量会急速下降。由于等了太长的时间,许多服用了10多年口服避孕药的患者又开始服用生育药物来帮助自己受孕,从一个极端快步走向另一个极端。
生育药物对情绪有很大影响。氯米芬(Clomid)是一种刺激卵巢分泌多余卵子的药物,这种药物还会导致经前期综合征的爆发,许多激素或刺激卵泡以帮助女性受孕的药物也会带来这种副作用。还有可能导致潮热、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等症状。少数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精神错乱或躁狂症。
布置房间,也就是在妊娠后期极其疯狂的大扫除,是十分常见的。怀孕之前,我们体内是否有相应的生理反应来帮助我们受孕,对这些我们都知之甚少。我姐姐在怀孕前将身体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她戒烟(相当不容易),戒酒,减轻了体重,为胎儿的到来准备好了身体条件。
我总能在患者身上看到相似的现象,她们在怀孕前停止服用药物。妇科医生有时会建议患者停用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因为血清素会促使催乳素水平上升,导致生育力下降。我也建议患者晚上不要继续服用褪黑激素(melatonin)药物,因为这种药物会增加催乳素(prolactin)水平,降低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水平,这两种因素都会干扰生育能力。
到底应该继续服用药品还是在妊娠期间停药,要下决定并不容易。伴随焦虑症而来的还有精神压力和过高的皮质醇(cortisol)水平,抑郁期间患者也无法照顾好自己,精神病医师知道这些都不利于胎儿的生长,但人们还不清楚的是,服用精神药物对婴儿有怎样的影响。虽然影响的可能性较低,但也是存在的。
在妊娠期不同阶段服用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包括孕妇可能出现早产、流产,或者婴儿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不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癫痫(seizure)、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s)等症状。有人还发现,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与自闭症之间也存在联系。一项研究表明,患有自闭症的男孩在胎儿时期受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影响的可能性为其他孩子的三倍,有些人认为是两倍。但其他的研究却没有证实这点。
所有的患者都希望在怀孕期间停止药物疗法,但有少数患者停药后病情将失控,所以必须坚持服药。有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的女性更应如此,最要紧的是治疗严重的精神症状,之后再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对于较轻微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来说,妊娠期也是一个转换治疗方式的好时机,可以尝试心理疗法、针灸、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current stimulation)或光疗法(light therapy)。
即将怀孕时,我的患者不仅可以成功戒除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s)或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药物,还能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消减紧张情绪。在本能驱使下,我们无法为自己做的事,却能为孩子做到,孩子还未出生便是如此。所以,是的,我们的卵巢确实会挟持大脑,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能使我们保护和关爱自己的后代。
妊娠期间的激素水平实际比其他任何时期都稳定。没有了生理周期的循环,就没有了排卵期的性欲高涨,也没有了经期前后的情绪波动。对许多女性来说,妊娠期是稳定期和静默期。有人告诉我,妊娠可以保护女性不受精神疾病困扰。妊娠期间,患抑郁症的概率达到了生育年龄期间的最低水平,但有些女性的强迫症会加重(我猜测,是因为布置房间的冲动和相关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然而,一些曾有过抑郁症病史的年轻女性怀孕后,由于缺乏社会帮助,对于怀孕这件事犹疑不决,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妊娠期和抑郁症都会出现类似乏力和失眠这样的症状,因此想要区分这两者并不容易。许多女性说自己在怀孕时经受了人生中最严重的失眠。妊娠期将要结束时,准妈妈因为胡思乱想而容易失眠,她们担心生产过程会出差错,也担心为人母之后的日子。
怀孕时,子宫压迫着膀胱,还要拖着臃肿似海牛的身体在床上翻身。也许是大脑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生产后,为了照顾新生儿,连续几个月或几年都不能睡个完整的好觉。我建议失眠的准妈妈们:读几本关于育儿的书。育儿这件事并不能全靠直觉,有些事情有可能会出差错,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不要等胸部胀痛时再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