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2013-09-04 12:36:36)
标签:

因素

艺术形式

三杰

门类

心理特征

文化

分类: 艺术史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历史节点上,文人骚客却是辈出的,伴随着人的觉醒和文人的自觉,形成了一段思想和文化上最为自由、解放和开放的时段,美术和文学等艺术形式得到极大的发展。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有文字记载的画家、雕塑家和文学家,东吴的曹不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雕塑家戴逵都是值得一提的著名大家。其中的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贡献和影响。

 

 

顾恺之的人物画都以线条造型,线条流畅赋予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他的用线“紧劲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美感。还有是这个时期的绘画题材可谓百花齐放,人物、花鸟、山水逐步独立成为绘画门类,并各自长足发展。这时山水和花鸟只是萌芽期,而人物画进入成熟期。由于中国画的缺陷----材质的脆弱性,那时花鸟画传下来的寥寥无几,但是从文献上我们获悉已经有花鸟画作品和专职花鸟的画家。这时是其孕育阶段。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清秀的造像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专著,特别是顾恺之的《画论》,它明确地提出了对绘画的要求,就是在重视绘画技巧的同时强调人物的传神,要对绘画对象深入了解。“传神写照”是来自《世说新语》中对顾恺之人物画创作思想的表达,所反映的是顾恺之对人物眼睛的传神描绘的重视。的确顾画中对眼神的描绘最为精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对象的心理特征。“写照”是描写关照对象的形象,”传神“就是对象所蕴含的神,是从内心发散出来的气质,用可视的“照”描绘不可视的“神”,写照为传神,其价值由“神”来决定。

 

   “传神写照”是对魏晋审美风尚的体现。陆探微的“修骨清像”反映了这个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品藻的标准。这种“瘦形而神气远”既要潇洒的外表也要丰富的内涵,就是“魏晋的风度”。这种审美之风凝结在中国绘画之中,代代沿传,有关形神兼备的论述层出不穷,外延不断扩大--山水画中的“写山水之神”,花鸟画中传表现生命之活力。。。。。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画像砖上的魏晋之风

 

 

   在之后的山水画理论中也被融入其中,包括宗炳的《画山水论》和王微的《叙画》。“求真悟道”逐步成为山水画的目的,写山水之神时还要“畅神”,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一种审美体验。于是山水画从儒画变道画禅画,写教化变为写心化。魏晋之风是个根本的决定因素。

 

 

顾恺之展现魏晋“修骨清像”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