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回到魏晋之风


标签:
因素艺术形式三杰门类心理特征文化 |
分类: 艺术史论 |
顾恺之的人物画都以线条造型,线条流畅赋予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他的用线“紧劲连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美感。还有是这个时期的绘画题材可谓百花齐放,人物、花鸟、山水逐步独立成为绘画门类,并各自长足发展。这时山水和花鸟只是萌芽期,而人物画进入成熟期。由于中国画的缺陷----材质的脆弱性,那时花鸟画传下来的寥寥无几,但是从文献上我们获悉已经有花鸟画作品和专职花鸟的画家。这时是其孕育阶段。
在之后的山水画理论中也被融入其中,包括宗炳的《画山水论》和王微的《叙画》。“求真悟道”逐步成为山水画的目的,写山水之神时还要“畅神”,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一种审美体验。于是山水画从儒画变道画禅画,写教化变为写心化。魏晋之风是个根本的决定因素。
顾恺之展现魏晋“修骨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