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男星、《艺术家》男主角让.杜雅尔丹得知自己获封奥斯卡影帝后,激动地走上台,开场白便是“我爱死你们国家了!”他的英语并不利索,带着浓郁的法语口音,在念完长长的感谢名单后,他终于还是忍不住用法语喊道:“哦该死!太棒了!谢谢!这太美妙了,非常感谢!我爱你们!”
《艺术家》的背景设在1927年的好莱坞,是法国人写给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封情书。让.杜雅尔丹饰演的乔治.瓦伦丁是当红一时的默片男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可找到原型——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Sr.)。老范朋克可以说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巨星,凭借《巴格达大盗》、《罗宾汉》、《佐罗的面具》等黑白默片成为当时的“好莱坞之王”——直到克拉克.盖博在有声电影出现后取代了他的地位。
有趣的是,历史上第一届奥斯卡便是由时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主席的老范朋克主持,颁奖典礼于1929年举行,表彰的恰是1828年间的电影。转眼,奥斯卡已到了第84个年头。“1929年的那场颁奖典礼仅耗资5美元,持续15分钟。现在时代变了,真是时过境迁。”让.杜雅尔丹感慨道。
尽管奥斯卡之夜前,许多媒体纷纷预言杜.雅尔丹将获封影帝,但他总是一笑了之。在接受法国版GQ杂志访谈时,他直接称:“我不可能拿奥斯卡的!在家中,我把金棕榈(201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和金球奖(2012年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的奖杯放在一起,已经觉得这是我全部的职业生涯了。”而在去年获得美国演员工会最佳男主角后的发布会上,面对一名美国记者冗长的英语提问,他索性两手塞着耳朵唱起了《马赛曲》。“压力很大啊!”他说,“现在要说我能赢奥斯卡还为时尚早。要不,等发布会结束了和我去喝一杯吧!”
现在,让.杜雅尔丹已被称为“法国的乔治.克鲁尼”,甚至比美国的乔治.克鲁尼更胜一筹。毕竟,同样提名影帝的克鲁尼只能看着自己的法国兄弟登顶,然后和布拉德.皮特双双黯然离场——他们俩都已过了50岁,却至今没有机会问鼎奥斯卡影帝。


大器晚成的喜剧演员
让.杜雅尔丹差点就错过了事业转折的好机会。他原本不想接拍《艺术家》,觉得这部完全靠表演取胜的黑白默片难度太大。他最大的顾虑不是考虑如何如法炮制一个卓别林,而是如何演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金.维多(King
Vidor),F.W.默诺(F.W.Murnau)的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觉得自己也能做到这些。虽然我的朋友还一度为我担心,但最后,我决定相信我的伙伴兼导演米歇尔——毕竟,他上过正统的艺术学校。那段拍戏的经历最后成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杜雅尔丹说。《艺术家》也让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捧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杯。
哈扎纳维希乌斯与杜雅尔丹的合作从2006年的《OSS
117之开罗谍影》便开始了。杜雅尔丹在电影中扮演代号为“OSS
117”的法国特工,恶搞了一把詹姆斯.邦德。2009年,两人又合作拍了续集《OSS
117之里约谍影》,杜雅尔丹成为当年法国男星中收入最高的演员(约4400万欧元)。

今年39岁的杜雅尔丹几乎收囊了电影界所有最高荣誉,但事实上,他33岁才获得第一个电影角色。此前,他一直活跃在法国电视节目和戏剧舞台上。他曾在剧院开过独立演出,与同伴成立过喜剧表演团体,还参加过法国达人秀。1999年到2003年,他在法国电视喜剧《一个小伙,一个姑娘》中扮演男主角,充分展露了他的喜剧天赋和表演才能。
近日,youtube上流传着一段短视频:杜雅尔丹扮演参加甄选的电影演员,一口气接下50部热门动作片的反派角色,把一幕幕独角戏演得淋漓尽致。有电影评论人说,法国的喜剧演员大都是独角秀、脱口秀或咖啡馆喜剧出身。杜雅尔丹正是靠演独角秀起家,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丰富,恰好适合演类似《艺术家》中的默片角色。
让.杜雅尔丹是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他说,虽然知道很多喜剧演员内心藏着忧郁和孤独,但他完全不是这样——他是个快乐纯粹、拥有真性情的法国人。他爱说笑,喝酒,从不怀旧。“我当然有许多快乐的回忆,但我从不伤感。拍完戏离开剧组时从来都不会哭。”他说。
当然,他也绝不会“亏待”自己的内心。今年初,他在美国宣传《艺术家》时“天性毕露”,回到法国向记者抱怨道:“我总是回答同样的问题,比如‘无声电影是不是有别于有声电影呢?’我厌烦了。而且,我完全听不懂美国人跟我说的话!于是我就开始记某些问题。但是,一旦问题的内容衍生出去,我就会问:‘啊?’这样我就可以逃过回答问题。”
杜雅尔丹一直记得曾有人对他说,“你永远演不了戏,因为你的表演太过火了”。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杜雅尔丹能够叱诧法国喜剧界,并从无人问津的小演员成为享誉全球的奥斯卡影帝。
“新一代贝尔蒙多”
法国人喜欢让.杜雅尔丹。他帅气,和善,平易近人,既有金.凯利的活力(他看过很多遍《雨中曲》),也有小范朋克(老范朋克之子)令人晕眩的魅力。法国版GQ杂志把他评为2011年度人物,并形容他为“新一代的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
Paul Belmondo)”。
让-保罗.贝尔蒙多是与阿兰.德隆齐名的老牌法国影星,被称为“法兰西最丑的美男子”,以出演新浪潮影片出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转拍商业片,成为法国的高产动作和喜剧明星。与俊美高傲的德隆气质不同,贝尔蒙多热情似火,充满喜剧天分。

杜雅尔丹则是一个人所未见、更有趣的贝尔蒙多。当年,青年时期的贝尔蒙多就读音乐学院,而杜雅尔丹则参加了达人秀。他的《一个小伙,一个姑娘》,就相当于贝尔蒙多的《筋疲力尽》(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经典作品)。他们在2009年还共同出演了一部电影《男人与狗》。那时,杜雅尔丹37岁,贝尔蒙多76岁——这是贝尔蒙多的复出电影,杜雅尔丹只有配角的份,但这新老一代法国影星彼此欣赏,并从那时起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通常会和同在戏中表演的安托万.迪莱里在法国著名餐厅Lipp吃饭。“我们见面,一起喝酒,吃东西,通常会吃芥末蛋黄酱拌牛肉末。”杜雅尔丹说。他会向贝尔蒙多讨教一些关于职业生涯的问题,也会谈论女人、生活和体育运动。“我听取了某些他给我的建议……当我过得不太好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他。我会想他会怎么回应,会怎么做。”
1973年起,与多为新浪潮大师导演合作过的贝尔蒙多,开始重复拍摄各种动作喜剧片,比如《耀眼的贝尔蒙多》、《继承人》、《不巧得了一枚共和国勋章》、《捕手》等。而杜雅尔丹却走了与他完全相反的道路——他最初以喜剧片出道,后来逐渐接拍严肃的正剧。贝尔蒙多极度自信,杜雅尔丹却有些自卑,他不觉得今后自己的名字就是票房保证。“否则我去拍一部叫作《骆驼》的电影好了,在电影中就演一个半小时的骆驼,那就可以赚到700万票房了。”杜雅尔丹说道。


或许法国人身上都有那种带点自嘲的幽默感,就像法国媒体对《艺术家》获奥斯卡的评价是:“当法国人闭上嘴巴,全世界都比较赞同。”杜.雅尔丹也是如此。他不相信自己能在好莱坞发展——因为自己英语说得不好。当被问道是否愿意在美国多拍一些“有声电影”,杜雅尔丹答道:“我仍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国人,我不会搬到好莱坞,我离不开巴黎。当然,如果能在美国再拍一部默片,我也很乐意。”
他也不在乎财富,觉得够用就行——不过,毕竟赚钱对现在的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杜雅尔丹在巴黎很少开车,而是用摩托车代步。但自从2010年拍摄《小小的白色谎言》(Les
Petits
Mouchoirs)时出车祸之后,妻子亚历山德拉?拉米就很少让他开摩托车。“如果出门时妻子叫我不要骑,那我就听她的话,打个车。”杜雅尔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