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看电影”的需要。若从即将出炉的84届奥斯卡小金人得主的提名名单来看,这个年头最受欢迎的电影,都是能把观众带回“昔日”的时光隧道。不论是人生中的孩童时代——有望角逐最佳导演或最佳影片的《雨果》(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与《特别响,非常近》(史蒂芬.戴德利执导);艺术史中的黄金时代——《午夜巴黎》(伍迪.艾伦执导);抑或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艺术家》(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共通点就是帮助现代人离开身处的困境。“看电影”向来有个别名叫“逃避现实”,但“现实”何尝不是由我们自己主演的“电影”,即人生呢?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43/b562c0fb19107ff24cf2a3be9c60d5b1.jpg
《艺术家》海报
现代人想“逃”,其实就是厌倦眼前的生活。然而真想活得更好,为什么不是向前看,反而,是往倒后镜中寻找慰藉?
因为很少人不在探险的同时也追求保障。
灯光一暗,银幕上的影像随即被观众投射作另一个时空另一片天地中的自己。这时候,“过去式”比“未来式”更受用,是因为历史早已提供安全的退路:《午夜巴黎》中的男主角,说穿了是个典型的loser(输家),而让他自觉“一事无成”的主因,并非他乃无名之辈或怀才不遇,他的投闲置散,冲其量是他正给自己放大假。他的“输”,不是“输”在才华或际遇,却是感情上的空虚失落。娶了模样和环境都很体面的妻子,但到底是“美国人”,兼且是“美国女人”——粗线条的不止是性格,连日常生活的口没遮拦、“大愚若智”,无一不折射出同样是美国人的男主角的自惭形秽。如果他身边的都是美国同胞还好,偏偏他在演出的戏码是“美国人在花都”。所以当时钟在午夜敲响,他忽然厕身于上世纪20年代艺术盛世的巴黎,挤身于皆成大师的画家、文学家,与及进出艺术沙龙的一干交际花草之间,他发现身为美国人原来也可以不是没有文化的——“历史”给他保留了“贵宾席”:与文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就算不是平起平坐,但也一并同声同气地饰演“受尊重的异乡人”。

“异乡”,如是变成戏法,使不想被束缚在某个定位上的人得偿夙愿——我们不是希望开垦未知的将来,我们只是想“放假”,但远赴重洋膜拜他人的文化图腾之余,我们也想晋身被膜拜的行列。而这,便是“过去式”比“未来式”更能兑现的支票。
由始至终都是对于本乡的文化的苦涩——除了《午夜巴黎》,伍迪.艾伦的电影从来在欧洲的票房以及他的魅力效应都比在美国好。然而感谢巴黎刚巧也是多少有着文化自卑感的老美的死穴——或者,这题材对于想添一点文化香油但又不能坐言起行的美国乡亲们而言,伍迪.艾伦成功让片中的男主角当了一次完美的向导:通过他,不止艺术大师都伸出友谊之手,连罗曼史也能像游罢博物馆之后购买的纪念品手信,可以带回家——毕加索的情妇不是“他”所能负担的,但没关系,画店女售货员说的虽是美语,但她是正宗法国人。《午夜巴黎》留下的尾巴,不正是暗示男主角有佳人相伴或可长期居留巴黎,不用再回到美国的家?
“回去”,原来是为了“回不去”,电影引人想入非非,无非因为我们心里都有着“误认他乡作故乡”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通过“折射”获得满足,“盗取”也是另一个方法。同样被视为本届奥斯卡大热之作的《艺术家》,主题是“给电影写情书”,这里所指的“写情书”,当然又是针对“过去式”的情怀,是以“电影”也给现代人作出“回首”姿态提供借口:“为什么以前的电影就是比现在的感情丰富得多?”——就连没有对白只有表情的“默片”,“为何都比现在的电影更打动人心?”
《艺术家》才面世便“技惊四座”,是基于“它在众声喧哗的今日,有回归默片的勇气”。奈何再大的勇气也需要才华配合才能成就杰作。好不可惜,《艺术家》的“回到默片”落在对老好电影真心真意而不是心存消费的观众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盗墓者”。从香港影评人舒琪对它痛心疾首,可见“怀旧”有时候不过是制造假护照蒙混过关地“偷渡”:“《艺术家》是一部彻头彻尾在剥削(无声)电影(史)及虚伪地用阿谀奉承来掩饰背后的种种机关算尽。影片假借”致敬“之名,剽窃了《星海浮沈录》(A
Star Is Born)和《万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的桥段(却没有二者半点的感染力和真挚),《大国民》(Citizen
Kane)的影像,最肆无忌惮的就是《迷魂记》的音乐。”连《迷魂记》的女主角金露华(Kim
Novak)也以“我要举报一宗强奸”作开场白向该片提出谴责:“《迷魂记》的音乐是为了它的故事而创作,音符的起伏与剧情的悬念交织跌宕,但是它所成就的回忆,现在却被用来推动《艺术家》的高潮。这种利用他人的原创(也是经典)替自己赚取掌声的方式实在有欠公允和道德。”
悲哀的是,看来上述的抗议终究还是改写不了来势汹汹的《艺术家》在这届奥斯卡捧走多项大奖的“历史”——过去的美好再虚假,也比面对未来的可能性更得人心,谁叫今年是2012?
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43/e73164116414e440b687c74fdffc00ce.jpg
通过他,不止艺术大师都伸出友谊之手,连罗曼史也能像游罢博物馆之后购买的纪念品手信,可以带回家
http://www.bundpic.com/upload/images/43/53bb977636fdffababb77ee371239756.jpg
《艺术家》的“回到默片”落在对老好电影真心真意而不是心存消费的观众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盗墓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