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是人类面对自然环境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想象那时人们也许并不是刻意的战天斗地、改造河山。而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创,是大自然提供的平台,经数十代人工的巧琢而成。
几百年来,月亮山上,梯田,树林,郁郁葱葱佳气浮。据当地人说,梯田有一个特性,哪怕有那么一家村民的梯田荒废,不耕种,也会导致一整片梯田的崩塌损毁。因为梯田的独特结构和地质条件。有一个地方没有维护妥当,干涸开裂,那就会导致周边大面积的受害。所以,这里村民,几百年来,早出晚归,勤勤恳恳的耕作着。没有一丝怠倦。
加榜独特的地型地貌也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最小者仅有簸箕大,最长的可达二、三百米,最短的不足一米。梯田每一部分的大小形态却完全不同,有“青蛙一跳三块田”的腰带田,有镰刀田、螺蛳田、琵琶田、葫芦田、蜂窝田等等,她形态各异,有着自己独特的婀娜姿态。
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加榜是苗族、壮族和侗族聚居的山区,都是“稻饭鱼羹”的民族,这里的人自古以稻谷为主食,在远离城市的深山中耕耘着每一寸土地,获取生活必须的食物。这里的农民一直保持着“稻鱼鸭”传统复合的种养模式,即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每年春耕,他们把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秧苗稳定生长后,再把鸭苗放入稻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在觅食的过程中,不仅为稻田清除了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了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和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到了秋季,他们收获着稻谷、肥鱼、大鸭,并用劳动成果制作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就有8分钟讲到了加榜梯田的美食文化。
所以来加榜看梯田更多的是要知道壮观的梯田后面是一代代勤劳的苗家人的勤劳和付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