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并非所有父母都慈爱,人渣不分老少

(2019-03-23 17:52:43)
标签:

杂谈

传统文化讲孝悌,它的前提有两条:  一是父母无私的奉献和爱;二是父母有所亏欠,也是因为不得已,如老革命家贺子珍将儿子送老乡这种情况。文革时,不少地方养不起子女的家庭,也有把儿女送人的。

然而,即便在和平发展时期,也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做得到“无私奉献”。

当年我在某地扶贫,村里有个陈老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有七十来岁。他是五保户,住在原来生产队的公房里,乡、村、社,无论什么救济都不会缺他。种他包产地的老乡,也交粮给他。他从不劳动生产,不劳而获的日子从中年时候就开始。

这老头吸鸦片,瘾大断不掉。他把救济粮、救济款换鸦片抽,拆生产队公房卖木料、石头换鸦片抽。他的穷,并不是社会带给他的,而是他自己造成的。

奇葩故事总有奇特之处,陈老头六十来岁时,有个邻村五十来岁的女人姘上他,两个打伙抽鸦片。时间一久,这女的对老陈失去吸引力,得不到鸦片抽。为了抽鸦片,她就把自己十几岁的亲生姑娘送到老陈的破床上。这姑娘生下两个娃,后来跑去外地打工,永远脱离她母亲和老陈头的控制。这个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女子,该有多么地恨她的母亲?

我去探望老陈头的时候,天下着细雨,他的床用塑料纸遮挡,屋里到处漏雨,无法找坐的地方。公房也让他拆得只剩住的这一间了。

我看望他,问候他,他并不尿我。他懒懒地躺床上抽旱烟,偶尔搭搭我的话。出来后,村支书说:“小许,你不要生气,陈老头见过的高官多了,县及县以下领导来看他,他都不起床的。省领导来看,他才会起来坐着回话!”。

在小学的操场上,村支书指着两个玩泥巴的小孩说:“那是老陈的儿子,大的九岁了,小的七岁,都不读书!”。

如今,这两个孩子,也三十多四十了,不知这种家庭的阴影对他们的成长是个什么结果。我在那里的时候,他们都不懂事,还在玩泥巴、石头。

我看望陈老头不久,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同志去村里看石埂台地,检查扶贫攻坚项目实施情况,说要看望一下贫困户。村里为了哭穷,就带王学仁同志看陈老头。省领导一进破房子,陈老头就起来坐好,拉着领导的手诉苦:“我难呀,饭也吃不上。书记,你看这房子也是公家的”。

书记问:“你子女呢?他们不管你?我看你也是老人了嘛!”。

“书记,我结婚晚,孩才大的九岁,小的七岁。我穷,老婆跟人跑了!”。

王书记塞五十元钱给老陈,然后转身出屋。老陈头尾在后面送出来,指着球场上玩的两个小孩给书记说:“正在打玩的两个,我的儿子,上不起学哩”。

那个大点的孩子,正拿着土块追他弟弟,只见他把土块扔出去,并没有打着弟弟,而是破窗后进了教室。里面老师很快追出来,见路上停着好车,知道上级访贫,也不好发作。

当年的云南全省扶贫攻坚表彰会,王书记讲了这段话:“扶贫攻坚,不能走过场,花钱上项目要解决问题。镇雄县的扶贫攻坚项目就没有解决问题,某村贫困户老陈吃不起饭,老婆跑了;孩子读不起书,仇恨社会,捡石头砸学校教室玻璃!”。

我离开这地方后,不知新的扶贫干部如何对待老陈头的问题?也不知村里还继续用老陈头来哭穷没有?

其实,我当年特别留意的贫困户老陈头,他可能是个强奸幼女犯?也更是一个吸毒者。一切的社会价值错位与伦理无视,乡村恶俗与旧理念,都可以从这个真实故事中去剖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