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父母真难,老了亦如是

(2019-03-22 09:49:43)
标签:

杂谈

做人父母真难,老了亦如是

最近我追剧,看“都挺好”。这种家庭剧,能抓住几代人的兴趣,可见它是很现实的。

传统中国父母,都希望儿女过得好,五个手指平齐,一家不输一家,自己安享晚年。现实总是手指难齐,有的贫有的富,有的健康有的疾弱。因此,大家庭内部的统筹相帮往住是难免的。作为父母,按我老家的文化,往住要特别帮衬贫弱的子女,这也导致那些多出力出钱的子女默怨。而实际上,父母并不是爱谁多一点,而是有个“五指平齐”的梦想。大家都难,大家都不容易,父母心理明白谁更难。有的父母做不到帮弱,那就只好当“捧泡”父母,谁有钱有权帮谁,把队站好,不使自己老年无靠。这都不好指责,人的性格与德性修养大异;老了,帮谁要好过点,可以随便。

多子女家庭,幼时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相依相长。到了各自成家,各自生活,矛盾重重却又血脉相连,无法分开。老式父母,在子女齐平理想破灭之后,退而求次,希望子女之间在供养老人问题上不要互攀互比,大家都发扬雷锋精神,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然而,这个“求次”的理想也很难实现。偶有实现的,在我们那地方,老人们闲聊时会说:“还是人家苏大强,三闺女把吃、穿、用、住都管了,另外两家也帮这帮那,照顾得好好的!”,于是大家感叹一番,各自对照自己的处境,啧啧啧称赞苏家老三、老大与老二。

因为人人自觉太难,那就需要个家长,长女或长子,召集开会决定家庭事务并共同执行。这个家长,没有牲牺精神是不行的,要么多出力,要么多出钱,否则,不会有任何号召力。这是多子女大家庭最基本的和谐图景。

倘若老人老了,子女中又无带头马(下一代家长),那就只能在矛盾纷扰中惨过晚年,直到人生落幕。没有谁带得起头或者愿意带头,老人找谁解决困难都推脱踢球,并不仅仅是因为贫穷,这种家庭也不是没有,太多太多。

父母老了,变成子女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团结兄弟姐妹的纽带,大家共同协商,依能力大小分担责任。这个责任解决的机制,也是将来父母去逝之后维持亲情相帮的基础。

人生苦短,兄弟姐妹血缘,即使打架吵骂,也没见过真正割断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之处。体现在国家层面,二战时双方拥有血海深仇的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也是依靠这种文化作为谈判基础。

多子女大家庭,父母在,因父母而聚。父母不在,因亲情而聚。父母作妖也好,父母爱意浓浓也好,多数老年父母本质都是子女的责任。父母“作妖”,加大子女责任;父母“余热常温”,减轻子女的责任。无论哪种,核心还是子女间解决问题的机制要能建立起来,长期运行。有这个机制,亲情将会长存,父母“作妖”又何妨?父母还能恶过黄世仁?

在我看来,面对子女间不团结的局面,父母如苏大强一般“作妖”反而更好,不断给子女们制造压力,制造合作的机会;以后自己不在了,倘偌他几兄妹之间谁有个什么事,才能找到互相帮助的感觉。

作人父母,真的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