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large/002xQUdfzy7o0lzKVHw8e
近几年来民企的焦虑,是逐步形成的。当初山西开始煤矿整合的时候,打着转行升级和安全监管的旗子,撵得浙商无所遁形,只好忍痛退出。那个时候,大家以为只有矿老板才会摊上这样的事,自己的制造工厂,不会有去产能的忧虑。
几年过去,才发现,“产能过剩”几乎不分行业。高档餐饮、酒吧、酒店,因为公款消费的退出,也过剩了。
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短板如生物制药与芯片制造很难补上去;“去”各种杠杆与产能却容易。因为有“关、停、并、转”四大老招可用。权力深度介入去产能,没有产权保护概念。关谁不关谁,非常任性。祭出环保大旗又如何,总之是建设中倒下一批审批者,拆厂中也要倒下一批掌权者。
民企的难,在于不确定性风险太大,关停并转,最后剩下的,大多是“有官帽”的国企。
现在大领导出来呼吁,要一视同仁,打破所有制界限。“两个不动摇”,对民企展开心灵按摩,能起的作用有限。很难改变民企投资下滑、收摊观望的局面。
前一篇:垫资赎证的风险有多大?
后一篇:怀念袁晓岑先生